-
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並減輕罹癌者進行生育保存療程之經濟負擔,自114年9月1日起,衛生福利部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具我國國籍之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 詳全文 >
-
乳癌多年來穩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1.5萬人新確診乳癌。早期乳癌手術後追蹤幾年才安全?針對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手術治療後,傳統印象是追蹤5年就過關,但是,這個數字可能被打破了。高雄… 詳全文 >
-
精準抗癌已成為重要趨勢!卵巢癌、乳癌及攝護腺癌分別為歷年國人癌症發生率、死亡率前十名的癌症,其中,卵巢癌、攝護腺癌更是唯二標準化死亡率持續上升的癌別。今年6月起,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正式擴大… 詳全文 >
-
臺北市衛生局今7月3日公布11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報告,癌症連續52年蟬聯臺北市首位死因!11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慢… 詳全文 >
-
最新113年十大死因出爐,癌症仍居國人死因之首,其中女性頭號癌症乳癌與男性前列腺癌,過去十年死亡率平均上升約40%,並列成長最快的癌症,其中佔乳癌約20%的HER2陽性亞型因癌細胞生長迅速、… 詳全文 >
-
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可以及早揪出乳癌前期病變。為恭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施秉庚醫師表示,許多乳癌病人在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等到摸到腫塊時,往往已是進展期。唯有定期攝影檢查,才能提早掌握病變,爭取最佳治… 詳全文 >
-
乳頭出現分泌物別輕忽,有可能是乳管內乳突瘤徵兆!大千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以涵表示,乳管內乳突瘤可分為單一性或多發性,單一性乳突瘤大約佔90%,常以乳頭流血來表現,且大多小於1公分,觸診、乳… 詳全文 >
-
癌症精準治療開啟新篇章!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與生醫攜手合作,成功開發出HLA-G的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平台—SOB100。周德陽院長表示,此平台已完成臨床前研究,… 詳全文 >
-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特有的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發生人數、死亡人數不只榜上有名,更可見發病年齡相較其他癌症早5年,癌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對此,台灣… 詳全文 >
-
為打造健康台灣,衛生福利部自114年起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五大癌症篩檢,整合資源提供多元服務,協助民眾一次掌握應接受的篩檢項目,截至4月30日已提供232萬人次篩… 詳全文 >
-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導致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減少,使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當最後一次月經結束後,持續一年未再有月經,即可定義為停經。而這段荷爾蒙逐漸降低的自然過程,就是許多女性感… 詳全文 >
-
不是只有女性才會得到乳癌,男性也要注意,如果媽媽、姐妹等直系血親有乳癌家族史,自身有喝酒、過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風險。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駐診的梧棲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陳國棟醫師表示,男性乳癌一… 詳全文 >
-
乳癌已持續蟬聯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當年度新增乳癌病例數超過1萬7千人,而在2023年,有2,972人因乳癌死亡,等同平均每天有8人死… 詳全文 >
-
乳癌傳統放射治療可能造成燒燙傷「臭火焦」、疲倦、噁心等副作用,亞東醫院乳房團隊負責人雷秋文醫師指出,乳癌放射治療正朝向更短療程、更高精準度、更安全的方向發展。目前乳癌治療新趨勢:超短療程立體… 詳全文 >
-
乳癌病人在接受部分乳房切除手術後,若切除範圍超過20%,通常會有較明顯的外觀缺損或變形的後遺症。傳統游離皮瓣重建手術可能會因血流供應不足,而影響皮瓣存活率,新竹臺大分院乳房外科黃祥瑋醫師表示…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