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出第4例狂牛症,衛生署研判病牛是乳牛、沒有進入肉品食物鏈,不影響進口美牛安全性,不過國內腦神經內科專家、同時也是疾管局委託台灣庫賈氏病通報及研究計畫主持人陳順勝教授不以為然,他表示國內庫賈氏病發生率通報近3年明顯增加,與開放美牛進口有「時序相關」,且歐洲的經驗顯示,產生新型庫賈氏病之前、既有的庫賈氏病通報率同樣明顯增加,呼籲政府不應對美牛太有信心。
庫賈氏病是因異常的普利昂蛋白在神經細胞內複製堆積,最後導致腦部空洞化的一種病變,患者產生進行性失智以及多種運動失調,國內至3月底為止有277例確定與可能病例。新型庫賈氏病好發於較年輕的族群,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患者多愛吃牛肉、且生活於狂牛症疫區,不能排除與食用染狂牛症的肉品有關,國內至今僅有1例確定病例,是英國境外移入個案。
陳順勝教授表示,一年多前他到歐洲神經學會報告國內庫賈氏病通報情形,分享原本每年發生率約百萬分之0.6,近三年則升高至百萬分之1.2,當時他的解釋是因為診斷進步,不過有一名研究庫賈氏病的奧地利專家曾提醒他「不能太樂觀」,對方指出歐洲發生新型庫賈氏病之前,原本的庫賈氏病通報率也曾明顯上升,認為這是一個可能的警訊。
陳順勝教授指出,我國庫賈氏病流行曲線與歐洲一致,且國內庫賈氏病病例數增加,與開放進口美牛有時序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他認為不能排除兩者有關聯性,尤其當美國證實又出現狂牛症,在流病調查資料未出爐之前,政府應該以最嚴謹態度把觀,先全面暫停美牛進口以及下架市售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