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美國發現狂牛病病例,農委會表示,除了將協同衛生署加強肉品源頭管理,增加在美查廠數量外,繼續禁止由狂牛病發生國家進口活牛、供動物飼料用肉骨粉,同時對有條件輸入之犬貓食品及動物飼料,亦加強執行邊境管制,以杜絕可能入侵的病原。
至於在國內防疫作為方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已自87年起每年依照OIE規範對牛隻進行狂牛病採樣監測工作,迄今監測共7,418件,其結果皆為陰性,未來仍將持續辦理,以達早期預警之效果。
美國農業部昨24日發佈新聞,說明在例行監測中發現加州一頭乳牛感染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狂牛病),其屠體已控制並銷毀,不會流入肉品供應食物鏈中。農委會表示,該會自民國80年已陸續禁止自狂牛病發生國家輸入活牛及肉骨粉、肉粉、骨粉、禽肉粉、血粉、飼料用動物油脂、飼料用動物油渣,或其他可傳播狂牛病之動物性產品,以避免國內牛、羊暴露於狂牛病之風險
至於准許輸入之犬貓食品及其他動物飼料則不得使用來自狂牛病發生國家的牛源成分,並須符合檢疫條件規定。查美國於2003年發生第一起狂牛病病例迄今,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之檢疫加強措施即未曾鬆懈。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目前將狂牛病風險狀態分為3個等級:風險可忽略國家(Negligible BSE risk)、風險已控制國家(Controlled BSE risk)、風險未定國家(Undetermined BSE risk)。美國於2007年獲OIE認可為狂牛病風險已控制(Controlled BSE risk)國家,依據OIE規範,會員國的狂牛病風險狀態評估並非以是否發生狂牛病病例及病例數多寡為考量,而是以評估狂牛病監測及飼料禁令等管控措施是否落實,所以此次美國發生第4起狂牛病病例,經查OIE目前資料其BSE風險分類等級並無改變,但如本次案例導致風險分類降等,將立即檢討並修正現行相關動物檢疫措施,以加強動物疫病風險管控。
農委會表示,我方已透過駐美人員要求美方儘速提供完整疫情調查資料,供相關風險評估之用。另查證日本尚未採取新的管制措施,韓國除加強邊境查驗並要求美方提供詳細資料以供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