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在现代的富裕社会,连成人吃东西都有些奇怪的癖好,何谓“正确的饮食观?“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在我的想法里,教小孩关于饮食的问题,应该简单涵盖下列四项:一、吃饭吃得开心;二、吃饭吃得营养;三、吃饭吃得环保;四、吃饭吃得礼貌。这就是我心目中,孩子应该具备的吃饭的规矩、吃饭吃得开心。
“妈,我吃不下了!”
“好,下餐桌去吧!”
“妈,我现在不饿,晚一点再吃好吗?”
“好,那你等一下要自己把碗筷收拾好。”
这是我们家最常听到的对话。每个跟我一起出去吃饭的妈妈,往往都讶异于我如此轻易就“放过”那些“不吃饭的小孩”。但这确实是我一贯的做法,对爱吃饭的老大和不爱吃饭的老二都是如此。
家长最苦恼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从喂奶开始,就担心孩子吃得不够多;明明母奶喂得好好的,却改用奶瓶喂食,为的就是想要知道宝宝吃进去了多少。这种“量化食欲”的奇怪做法,更延伸到副食品:父母想尽办法希望孩子吃多一点,不是用不准去玩做威胁,就是用“吃完饭给什么奖励”哄骗,非逼得孩子把面前所有食物吃完不可。
于是,餐桌上经常有愁眉苦脸、不愿意吃饭的孩子。亲子在餐桌上较劲,把“吃饭”这件原本很愉快的事情搞得痛苦不堪。其实,孩子胃口不好,通常只有两个原因:第一、吃了零食、喝了饮料,第二、运动量不够、不饿。
别小看一小瓶“养乐多”或“益力多”、一颗巧克力的威力,甜品的热量将近半碗饭,甚至更多。如果你很习惯在包包里带一包“苹果面包”,没事给小孩一颗“曼陀珠”,那又怎么能怪孩子胃口不好呢?我出门从不带点心,也不去便利商店买饮料。女儿喊肚子饿时,我不会眼巴巴的怕孩子饿坏,宁愿让她尝尝饥饿的滋味,等到吃饭时间,再狼吞虎咽地吃饭。再者,孩子食欲不振时,应该加强户外运动的时间。
我认为学龄前后的孩子,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以上的“大肌肉运动”,他们需要踢球、溜滑梯、追逐、玩沙、玩水,奔跑到“汗流浃背”才够!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一天到晚“动个不停”就是运动,其实并不够。孩子不饿,通常表示热量消耗不足,活动力不够。
因此,逼他吃饭不如带他去运动。另外,很多家长都烦恼孩子吃不下早餐。我的看法是:刚起床,怎么会有胃口呢?何不提早起床的时间,先念一段时间的书或运动一下,再吃早餐?不知肚子饿的孩子,不会体会吃饭的快乐。所以,要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吃饭,先要让他肚子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