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在孩子面对困境时,父母可以适时提供实质的协助或建议,但一定要记得“孩子七分成功、家长三分力”的基本原则,让孩子在修正的过程中体验到,靠自己的力量,也有机会获得成功的甜美果实。这样的成功经验对信心不足的孩子来说相当有意义,从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累积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与信心,他们就能累积面对下次挑战的能量。
2.要乐观描述失败
当孩子几度尝试,仍然因为过于困难而停滞不前的时候,家长可以示范面对失败的乐观想法,例如:“这次真的试了很久还是卡关,或许我们可以暂停一下,想想刚刚发生什么事情…”、“今天这一题难度比较高,真的让人很挫折,要不我们试着找找其他资料,看看有没有可以参考的答案…”等。
这样的讨论,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是不是有什么没设想到,或者是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达标。久而久之,孩子在碰到失败的第一时间,先冒出来的想法就会是“只要我再…,或许就可以突破这道关卡”,而非“都是我不好、不对、很差劲,才无法成功闯关。”乐观v.s.悲观、积极v.s.消极,其实就藏在这些面对失败时的日常对话里。
父母也可以示范另一种面对失败结果的态度,叫做“山不转路转”,也就是接受自己目前无法突破这个困境,接受失败也没有关系的态度。生活里总有一些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有成果的事情,还有一些受别人牵制、受机运影响的成败;有些问题不一定要解决,还有一些问题真的无法解决。这时候,如果父母能真诚分享自己过去的经验,告诉孩子:这个真的很难,有时候连大人都不一定能解决,或者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方法……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的就会发展出接纳困境的态度,学会调整面对困境的看法与感受。
3.要陪伴孩子度过挫败
挫败的感觉肯定不好受,即使耐挫力已经很不错,在刚尝到挫折的苦楚时,也可能会在情绪上灰心丧志,产生不想再继续努力的念头。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家长温柔的支持,做他们难过伤心的倚靠,譬如说:“你对这个朋友已经很用心,但他好像还是不领情,这让你觉得很难过、很挫折,也觉得很灰心。只要你需要,我可以陪你难过一阵子。”
另外,面对人生比较重大的挫败,孩子会需要一个可以抽离的空间和时间,让自己恢复精神和力气;此时,父母的淡定和耐心,对孩子是莫大的支持。当孩子可以在这个安全的避风港里疗伤止痛,在这个留白的时空里沉淀负向情绪,他就有机会在沉潜之后,恢复理性的思考,重新检视失败挫折赋予的意义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