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步入中年後的夫妻生活有了非常大的轉變,先生隨口一句「今天晚餐吃什麼?」,太座立馬暴跳如雷,但下一秒又雙眼含淚地說,因為近期身材越來越走樣,擔心自己被嫌棄才聞「吃」色變。先生溫柔地輕拍太太的背,發現她的身體微微發熱,甚至有些冒汗,一問才知道她最近常常有面潮紅、心跳加速、甚至忽冷忽熱的不舒適感,夜晚更頻頻起身上廁所,長久下來睡眠品質大受影響。更重要的是,彼此從過去相看兩不厭,變成「性」趣缺缺,看了就討厭。不禁感嘆,今年自己是否忘了安太座保平安?人生步入知天命的下半場,怎麼會這麼難熬?
更年期的生理與心理變化
更年期是不分性別都會發生的正常現象,不過女性的症狀較明顯,感受也特別深刻。成年女性大約在45~52歲這段期間,卵巢就會逐漸停止製造雌激素、黃體素等女性荷爾蒙,月經週期開始出現不規則,經血量一下多一下少,最終走向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在這段生殖機能逐漸衰退到完全喪失的期間,就是所謂的「更年期」。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並不是一種疾病,但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量逐漸不足,約有三成婦女會產生生理與心理不適應的症狀,生理方面舉凡發熱、面潮紅、盜汗、虛弱、暈眩、胸悶、心悸、陰道乾澀、頻尿與骨質流失;心理方面包括焦慮、煩躁、失眠、心情低落與記憶力衰退等現象,這些都是此階段的女性朋友可能會面臨到的共同問題,就連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率也會提高。
「腸」被忽略的知識:腸道菌與雌激素彼此互相影響
雌激素為一種類固醇類的荷爾蒙,經由肝臟一連串的代謝反應後,以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研究發現,腸道菌除了廣為人知的免疫調節功能外,特定的菌種還能協助雌激素回收再利用,把原本要丟棄的雌激素進行結構改造,藉由腸肝循環回到體內後,再次運送到生殖系統、骨骼、心血管等器官發揮作用。
目前研究認為,腸道微生物組成一旦失衡,容易促使發炎反應,還會導致雌激素回收效率不佳;當雌激素降低時,相繼引發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認知功能下降等各種健康問題。
此外,臨床上也發現,因內分泌障礙導致不孕的女性,其體內雌激素的再回收率顯著少於健康者;另一項探討微生物組成與疾病的研究更指出,停經婦女常伴有腸道菌相多樣性與豐富性較差的現象,顯示體內雌激素的含量,深深影響腸道的健康狀況。科學家目前雖仍無法清楚掌握腸道菌與雌激素之間究竟如何相互影響,但以上資料呼應了:優化腸道菌相絕對是讓更年期逆轉勝,平穩度過的重要方法之一。
掌握更年期回春的整「腸」物質
●異黃酮素
異黃酮素為存在於植物中的植化素,由於其構造與身體中的雌激素類似,因此可視為一種植物性雌激素。近年來異黃酮素中的大豆異黃酮素(soy isoflavone)受到熱烈討論,不僅能夠緩減女性因荷爾蒙不足而產生的更年期症狀,動物實驗結果更發現,大豆異黃酮素與雌激素具有相似的效果,能夠調節小鼠腸道菌相,舒緩飲食所誘發的肥胖、葡萄糖耐受不佳、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或發炎等問題。因此,為預防或緩解雌激素不足而引起的多重慢性疾病,攝取大豆異黃酮素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益生菌
益生菌絕對是養好腸道菌相的重要關鍵,然而,益生菌對健康的益處不局限於腸道。研究人員使用卵巢切除的小鼠模擬婦女停經狀態,發現給予益生菌的組別,可顯著改善因為雌激素缺乏所導致的體重增加與血脂異常。推論益生菌除了能夠產生短鏈脂肪酸維持腸道健康,可能也與腸道中協助雌激素再利用的特殊菌種的數量增加有關。
●避免高油飲食
現代人多為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型態,已有許多研究認為,攝取過多的油脂,在體內會默默累積發炎反應,而使用卵巢切除的雌性小鼠來模擬停經狀態的研究也發現,與未餵食高脂飲食的小鼠相比,餵食高脂飲食組的小鼠腸道出現獨特的腸道菌種。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菌對於健康的影響,不過更年期最簡單的保養方法,就是盡量少攝取含油量高及油炸類食物。
●其他能改善更年期不適的營養素
進階「腸」識
●腸道菌與雌激素代謝
停經前雌激素主要是由卵巢分泌,然而停經後卵巢停工,雌激素的合成工作即轉由周邊的脂肪組織來進行。這也是多數婦女停經後容易發胖的原因之一:
透過脂肪組織的增加,讓身體有機會多合成一些雌激素。但雖然脂肪細胞很努力想合成雌激素,還是沒有卵巢夠力,所以身體此刻會特別珍惜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雌激素。體內雌激素的代謝途徑非常複雜,通常會經由肝臟進行羥基化水解反應(hydroxylation)、甲基化反應(methylation)、硫化反應(sulfation)與醛糖酸化反應(glucuronidation),隨後藉由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學者發現,部分腸道菌種具有代謝雌激素的基因,將之稱為雌激素體(estrobolome),這些菌能夠表現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使醛糖酸化的雌激素釋出游離型態,經由腸肝循環再次吸收後,運送到生殖系統發揮作用。換句話說,來自卵巢以外組織所合成的少量雌激素,可藉由腸道細菌的再加工,發揮回收再利用的作用。
有關能夠表現葡萄糖醛酸酶的菌屬,整理如下:
●高脂飲食對停經後腸道菌相的影響
研究發現,高脂飲食能使卵巢移除的母鼠,腸道中的Dorea、Desulfovibrio 與Akkermansia muciniphila 菌種數增加,凸顯飲食型態對於腸道菌種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
●停經前後的腸道菌組成
隨著基因定序的技術發展,目前學者發現婦女在停經前後,腸道菌相的組成大不同。2018年發表在《更年期》(Maturitas)期刊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停經婦女,未停經婦女的Firmicutes/Bacteroidetes 腸道菌比值顯著較低、Lachnospira、Roseburia 較多,Prevotella、Parabacteroides 與Bilophila 則較少。
隨後發表在《歐洲生物聯盟快訊》(FEBS Letters)的研究指出,停經婦女腸道菌相多樣性顯著較低,且腸道主要的菌門為Bacteroidetes 與Verrucomicrobia。同年收錄於《微生物學研究》(Research in Microbiology)的論文則認為,體內雌激素濃度較高的女性,腸道菌Bacteroidetes 較多、Firmicutes 較少。由上述的研究結果可知,受限於不同研究的受試者、實驗設計與方法,雌激素與體內各別菌種的關係尚且難有定論,若想更進一步了解女性不同年齡階段的腸道菌種變化差異,可搜尋2021 年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和運動期刊》(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的整理。
本文採自臉譜出版《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