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天气善变,更应留意身体健康的保养!如果感觉睡眠品质差,或出现腹泻、便祕、胀气,或头痛、浑身上下莫名酸痛、疼痛,凡事提不起劲等,就医检查却查不出任何疾病,很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已找上你!中医师表示,自律神经失调大部分属于非脏腑、功能性的失常,且多为生理影响心理,除了注重日常生活作息、饮食、运动之外,透过中医对症治疗、按摩耳朵重点穴位,皆有助达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减少不适症状。
什么是自律神经失调?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失衡引起
一般来说,自律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是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组成,也属于神经系统的一环,自律神经不受大脑意志控制,但却仍易受到情绪所刺激与影响,当具有促进作用的交感神经跟具有抑制作用的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就会出现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失调影响身体、心理层面,更年期族群常见
自律神经失调会引起的问题很多,简单来说分为2大类,一为身体层面,另一为心理层面。身体症状包括全身痛、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耳鸣、血压不稳定、心悸、腹泻、便祕、胃酸逆流、免疫力下降;心理方面则会感觉到疲倦、压力、紧张、焦虑等现象。
郭佑睿中医师表示,自律神经失调常会出现在长期失眠、情绪压力大、月经前后、更年期阶段的族群当中,不一定会有年龄上的区分,虽然一部分是身体不适而影响心理健康的案例,但基本上往往不是身体问题,都是属于心理因素影响生理为主,例如压力过大、忧郁等等所引发的不适症状。
尤其春天忽冷忽热,人体更容易出现不适,中医经典古籍《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之则伤肝。」春天季节特性是「风」,气的运行主「升发」,若是本身的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肝气的舒展不佳,无法在春天的时候得到抒发,就会加重情绪的不良反应,导致压力爆发。
西医称自律神经失调,中医认为是体内阴阳失调
事实上,中医并没有自律神经失调的这个名词,而是阴、阳理论,阳如同交感神经,阴就是副交感神经,假如有一边偏盛产生失衡状态,就会出现阴阳失调,中医称「阴虚」则「阳盛」,包含了燥、热、动等特性的临床表现;若再进一步亢奋,中医称为「火」证,例如血压高、头痛、易怒、口干、嘴破、焦躁。反之,若是「阳虚」则造成「阴盛」,则出现疲倦、情绪低落、腹泻、耳鸣、头晕的症状。
中医治疗自律神经失衡、阴阳失调,是依照个人整体表现,来推断其体内的脏腑气血阴阳,再给予治疗,例如若有口苦、易怒、血压高、头痛等症状,则属于「肝阴虚」,要从补肝阴、泻肝火下手;若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喘促,则类似「心阴虚」症状,要养心滋阴;假如有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胃口不好,就是属于「脾阴虚」或「胃火盛」,治疗各有不同。
调节自律神经失调6大要诀
针对找不出病因的自律神经失调,要先告诉自己自律神经失调不是一种病,而是因为生活让你自己失去平衡了,也因此要从各种不同的面向去找到平衡点,郭佑睿中医师提出以下6点建议,可供有自律神经失调困扰的人参考:
1.运动:规律运动如健走,有助于边走边深呼吸,让副交感神经活络,将氧气和营养送到每个细胞。
2.晒太阳:在空气品质佳时可至户外活动,多照射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3.补充维生素D跟镁:对于因为压力、疲劳所造成的失眠,适量补充维生素D跟镁,有助改善神经肌肉的紧绷,提供适当的电解质,让身体自然放松。
4.维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与日夜作息颠倒,维持健康生活。
5.多跟朋友聊天:尝试扩大自己的交友空间,多参加朋友聚会,适时纾压。
6.宗教信仰:透过宗教的力量,安定心灵。
平衡自律神经失调必按3大耳穴
调理自律神经失调的穴位很多,一般民众可以透过按压以下3个主要的耳穴来舒缓心神。
穴位1/神门穴:按压神门穴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作用,达到养心安神的功效。
穴位2/皮质下: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质,有止痛安神的作用,对改善失眠多梦也有很好的功效。
穴位3/交感穴:交感穴能调节自律神经,有舒筋活络、宁心安神的作用。
按压方法:最简单的方式是以食指跟大拇指将整个耳朵拉一拉、捏一捏,慢慢由上往下整个按摩一次,每天可以按摩5-10次。
【中医师小叮咛】:
郭佑睿中医师表示,自律神经失调大部分属于非脏腑、功能性的失常,寻求中医协助能帮助身体机能恢复平衡,不过也要注重饮食、作息、运动,不能过度的食用刺激性的饮料跟食品例如酒类、辛辣、炸物等;另外,心理上的纾压、放松、自我调适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使得阴阳平衡,自律神经维持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