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治疗B型肝炎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没有一种治疗是完美的。两种药物皆有不错的疗效,但是在疗程长短、用药方便性、与副作用上有相当的差异性。一种是每周皮下注射一次的长效型干扰素,另一种是每天口服一次的抗病毒药物。前者副作用较大,但治疗期间较短而明确(以48周为原则),不会产生抗药性;后者几乎没有副作用,但必须长期治疗(2-3年以上甚至终生服药),一旦停药就会使B肝病毒活化,可能引发剧烈的肝炎反应。
针剂-长效型干扰素 诱发免疫力持续抑制B肝病毒
B肝治疗药物—针剂的长效型干扰素,则有“长痛不如短痛、停药后不易复发”的特性。陈重助医生表示,长效型干扰素除了有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外,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调节免疫系统、活化免疫细胞,清除受病毒感染之肝细胞,还能在干扰素停药后,持续诱导免疫力去抑制B肝病毒,以预防停药后复发。
虽然,注射长效型干扰素后,可能短暂出现发烧、酸痛等类流感症状,或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等免疫问题,但长期却能更有效平衡免疫系统,有机会在治疗24至48周后,有助于降低甚至于清除B型肝炎表面抗原,达到持续的免疫调控、不易复发的稳定状态。
不过,陈重助医生也提醒,注射干扰素仍有适用对象的考量,除了患者意愿和医生经验之外,仅有30-40% 的B肝患者的体质适用长效型干扰素治疗;其中以年轻族群(40岁以下)的效果较好。另外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因治疗期间较短而明确(以48周为原则),在怀孕前以干扰素治疗,比较不会因此扰乱生育计划,亦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