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与外向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内向”与“外向”两种性格,“内向”者较喜欢独处、思考、自省,他们对于参加他人活动相对较不感兴趣,不喜欢太热闹的场合,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更享受自己内在的世界,更重视私人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内耗上一整天也不觉得累。“外向”者则较富有热情、活力,喜爱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他们乐于与形形色色的人互动,在社交聚会中总能感到愉悦,还能越玩越开心,反之,太安静孤单的场合,他们不一定能忍受。
一个热闹非凡的社交场合,对于内向者及外向者而言,感受是完全相反的,随着时间的流动,内向者在社交的场合,是越来越疲惫的,而外向者在热闹的社交场合,却会越来越开心有精神。像这样的一个把酒言欢的场合,每个人感受到的可能就完全不同,有的人是享受、有的人是忍受。而我很清楚,我更接近于“内向”特质,不喜欢人多,不喜欢吵杂热闹的地方,所以比起与众人把酒言欢,我更喜欢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少人认为外向者及内向者,适合的工作可能完全不同,其实不然,各行各业,外向及内向的杰出人才都大有人在,只是创造绩效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只要是人才,都很懂得掌握自己的心性,作出完全不同类型的工作风格,配合着自己的内向或外向特质顺势而为,才能取得最好的情绪平衡。
认识自己,扮演好真实的自己
莎士比亚曾说:“一个面具,套不下所有人的脸。”如果硬是套上一个不适合自己的面具,把自己伪装成另一个样貌,那无疑需承担不少的情绪成本,偶一为之还行,如果需要经常这么干,那活的一定不快活。
内向喜欢独处的人,就不要勉强自己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外向喜欢热闹的人,就不要勉强自己走沉默是金的路线。内向外向没有谁好谁坏的问题,只有能不能善待自己的天性,并找到一个平衡点。多数能有成就,还活的很快乐的人,都很擅长作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用自己最原始的面孔来与这个世界相处。
本文出自时报出版《情绪成本Emotional cost:财务报表看不见,却是最昂贵的一种隐藏成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