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我们的组织天生就处在混乱边缘的摇摆状态,如果细胞和组织处于长期或持续压力之下,包括接触内源性和外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就可能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如果这些细胞不能在自我修复机制作用下自杀,就可增殖开来,形成单个克隆。初始,形成小的、形态受到限制的克隆性赘生物或微型新生物,如疣、息肉、纤维瘤、胎记、痣;或者呈离散状,即使在显微镜下也看不见,只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测到。
这种现象很普遍,而且良性新生物占绝对多数,它们有的停留在向恶性进化过程中,没有症状;有的会永远停留在“良性”阶段,或许还会自发性消失或退化。
在大多数良性新生物向癌症转变的自然史中,一个主要的瓶颈是当癌细胞增殖超过最小限度(大约一亿个细胞或1~2立方毫米大小)时,是否有新的血管形成。一旦获得血液供应,癌细胞克隆就快速增殖,突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物理边界,转移到其他地方。上述过程在成人体内往往需经历多年甚至几十年。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癌细胞是生物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体内不可避免出现的成分,或者说是进化的产物;第二,基因突变的发生可以是“天生”的,但来自体内或外界的毒性物质基因突变提供了肥沃“土壤”,促进了突变发生;第三,癌细胞形成后,会停在原地“休眠”或自杀(凋亡),不一定长成看得见的新生物;第四,新生物从“良性”转化为恶性,需时多年,乃至数十年。
知道了癌症形成过程,我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对癌症发生中环境和基因遗传两种因素的相对作用作一评估的话,两者分别占70%~90%和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