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12/15 下午 04:43:50

冬令进补生理期大乱?3种体质别吃补!中医:按穴位保养、喝茶饮缓解不适

(关键字: 经痛 , 进补 , 生理期 , 冬至 , 许晋嘉

一年之中寒气最盛的「冬至」将至,不少人开始吃麻油鸡、姜母鸭大进补,但是中医门诊发现,不少正值生理期的女性,吃这些补方进补,竟然生理期大乱,经血增多、经痛一起来,越吃越大洞。中医师表示,有3种体质的人在生理其不宜进补,避免「上火」!

1名48岁王小姐,平时容易手脚冰冷,每次生理期来潮时常感腰酸、腹痛与头晕,甚至严重到需请假休息。加上年纪已近更年期,生理期来潮时间逐渐不固定,有时上班到一半就被生理期的不适感「偷袭」,这样的症状在冬天更加严重,也因此她在冬季就频繁以麻油鸡、姜母鸭补身,希望可以改善手脚冰冷、经痛等情况,但每次食用后,腹痛及头晕不仅未缓解反而更为明显。

于是到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总医师许晋嘉的门诊就医,许晋嘉医师诊断后使用通瘀化痰合并稍做温补处方,配合饮食卫教,经过调理后,王小姐的症状终于获得缓解,最近几次的生理期来潮较不会腰酸、腹痛与头晕,手脚也不再冷冰冰,作息也恢复正常。

许晋嘉中医师表示,王小姐虽然有手脚冰冷,但长期过食油腻肥甘厚味、不喜活动、又有便祕问题,体质上属于痰瘀,因此以通瘀化痰合并稍做温补的处方进行治疗,并卫教多走动、戒除甜食饮品与大量的烤炸辣饮食后经痛腰酸症状缓解,生理期来潮时间也逐渐稳定,手脚也不再那么冰冷。

生理期不建議吃補:燥熱、痰濁、瘀阻3種體質注意事項。(圖片提供/奇美醫學中心)
生理期不建议吃补:燥热、痰浊、瘀阻3种体质注意事项。(图片提供/奇美医学中心)

生理期不建议吃补:燥热、痰浊、瘀阻3种体质注意事项

许晋嘉中医师指出,入冬后气温下降,许多人喜欢吃补养生。不过有些女性不补没事,一补就出事,例如:生理期来潮时经量突然大增、经期提前或延后、排血不顺甚至严重腹痛。有上述状况就要小心,可能是不适合吃补的燥热、痰浊,以及瘀阻这3种特殊体质。如果有特别的生理变化,像是经期前后异常出血、经期紊乱等,也可接受超音波检查,排除是否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瘜肉等问题。

燥热、痰浊、瘀阻这3种体质在生理期时不适合进补,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建议针对这些症状可以进行按压穴位饲养,并且有适合饮用的茶饮:

●燥热体质

临床症状:失眠、口干、怕热、易长痘、嗜辣多。

保养穴位:内庭、少府。

茶饮:桂花莲藕茶。

●痰浊体质

临床症状:肥胖、囊肿体质、身重乏力、大便软黏、白带多、嗜冰冷肥甘厚味。

保养穴位:丰隆、阴陵泉。

茶饮:除湿茶。

●瘀阻体质

临床症状:心血管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月经血块多。

保养穴位:三阴交。

茶饮:无。

冬日常见的食补整体而言多偏热,民众服用时须随时注意身体的变化。麻油性平,然而坊间麻油类补品皆配合热性的姜、米酒爆炒或炖煮,因此麻油鸡、麻油腰子等整体而言仍偏热;鸭肉虽偏寒,但进补用的姜母鸭在使用了老姜这种大热的药材烹煮后,整体也转热;一般常见的当归羊肉汤、人参鸡等也都是属于偏热性食补。

这些热性的食物若给燥热、痰瘀体质的人食用后就易产生「上火」的状况,包含较严重的口干舌燥、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需特别小心。女性生理期前后体质常有寒热虚实的变化,尤其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的病人,在中医上常属痰瘀或瘀热体质,服用后容易有非经期异常出血、经期紊乱、经血量增大、经痛加剧、头晕等的因痰瘀而化火的症状产生。

另外,四物汤男女老幼虽然都可以食用,同时也因具有调经、补血、活血的功效而被称为妇科圣方,但因药方中的当归及熟地较为滋腻而难消化,若量大则具有滑肠的作用,因此肠胃不好、长期软便的病人服用后反而容易腹泻或腹胀。

四神汤是相对温和的药膳,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但由于药方成份中含偏凉性的薏仁,若量大造成寒性增强时,可能造成寒凉体质的病人生理期不畅、量少或腹痛较甚的状况,因此相对较不适合生理期的女性服用。

許晉嘉中醫師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生理期前及行經期間較不適合進補。(圖片提供/奇美醫學中心)
许晋嘉中医师表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生理期前及行经期间较不适合进补。(图片提供/奇美医学中心)

经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依体质选对食物、饮品

许晋嘉中医师表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生理期前及行经期间较不适合进补。尤其体质燥热或有子宫病变的病人更不适合大补,吃了恐更上火,也易出现粉刺、毛囊炎等问题。经期的饮食应该要以清淡为主,体质偏寒的女性饮食在行经前后尽量避开生冷的食物及寒凉类饮食,如:冰品、生菜、绿豆、西瓜等,以免身体因冷而引起血液循环不良,加剧经痛的症状,也不用乱补和吃辛辣食物,建议可食用白木耳、绿豆、葡萄干、桂圆红枣茶、桑葚汁、牛奶、鸡蛋、猪肝清汤等。平常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若生理期来时腹部会闷痛,可配合热敷或红外线局部缓解疼痛。

许晋嘉中医师提醒,体质的判断不能依赖单一症状,切勿单纯因为「怕冷」、「手脚冷」就直断自己是纯虚寒体质,应由中医师做整体的望闻问切诊察来判读。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