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將近,湯圓成為每家每戶應景的傳統美食。然而,湯圓的主要成分糯米粉,對長輩與孩童來說,咀嚼與消化較為困難,內餡的熱量更容易造成負擔。如何讓湯圓既能保留應景的風味,又符合不同族群的健康需求?… 詳全文 >
-
冬至這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氣,代表著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是冬季養生的關鍵時期。楊婕妤中醫師表示,在中醫觀點中,冬至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之時,正是滋養腎氣的最佳時機。此時,… 詳全文 >
-
每年冬至後到大寒期間連續3個9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於中醫被稱為「三九天」。安南醫院中醫部表示,中醫「三九貼」針對虛寒性體質或寒濕久留的人,三九貼可提振陽氣、溫通陽氣,加強驅除寒濕邪氣、增強… 詳全文 >
-
下周12月21日就將迎來「冬至」節氣,不少人喜愛吃湯圓或趁冬至進補。不過,中醫師李和蓁提醒,糯米製成的湯圓不易消化,若可以加入陳皮、生薑等食材熬煮,既可達到補養氣血,同時還能促進消化;此外,… 詳全文 >
-
寒流來襲,又逢冬至,穿很多衣服仍然手腳冰冷,此時補氣、補血是重要自保方法,不少人採取藥膳食補,只見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店人流絡繹不絕;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另外的選擇。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 詳全文 >
-
12月22日冬至即將來到,許多人會選擇在這天吃上一碗暖呼呼的湯圓,但是現在市售湯圓種類繁多,家中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要是不注意食用過量,可能隱藏健康危機。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林書婷營養師提供以豆… 詳全文 >
-
這周五12月22日就是冬至,依傳統習俗,家家戶戶吃湯圓象徵一年圓滿結束。湯圓製作方法簡易、變化多元且美味,但是,如果吃過多湯圓,熱量恐破表,而造成體重失控,要如何聰明吃湯圓又無負擔呢?中國醫… 詳全文 >
-
冬至(12月22日)即將到來,冬至後,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比地表散發的少,氣溫會繼續下降。冬天低氣溫會直接引起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而高血壓是引發腦出血的一大危險因子。張宜臻營養師教大… 詳全文 >
-
冬至12月22日將屆,寒流也將來襲,天冷時民眾習慣進補禦寒,加上年終尾牙聚會旺季,大宴小酌應酬不斷,難免過度攝取高糖和高油脂食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立昕提醒… 詳全文 >
-
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明顯驟降,冷氣團也開始接連報到,中央氣象署也開始發出低溫特報,冬至(12月22日)前即12月20日苗栗以北恐怕出現8度以下的低溫,而台北的低溫約為10度左右。北投健康管理… 詳全文 >
-
冬至吃湯圓小心熱量破表!熱騰騰湯圓每年冬至總要吃上幾口,湯圓小巧可愛,熱量可不少,包餡1顆70大卡、小湯圓6顆50大卡、糖水100毫升40大卡,一碗湯圓約240大卡,吃過多,就可能肥胖找上門… 詳全文 >
-
冬至,是一年當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每到冬至家家戶戶便會聚在一起吃湯圓,象徵圓滿。但是如何吃湯圓不怕胖?廖婉如營養師提醒有5秘訣,可以開心吃湯圓不怕胖。現今湯圓的口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創意… 詳全文 >
-
一年一次的冬至即將到來,而湯圓絕對是不可錯過的節慶美食,因此張馨云營養師就來分享吃湯圓的各種小技巧給大家。 詳全文 >
-
一年之中寒氣最盛的「冬至」將至,不少人開始吃麻油雞、薑母鴨大進補,但是中醫門診發現,不少正值生理期的女性進補後,竟然生理期大亂,出現經血增多、經痛,越吃越大洞。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 詳全文 >
-
冬至就是要吃湯圓,但是往往吃完都有腸胃脹氣的困擾,其實,腸胃脹氣成因都是飲食不節與消化不良導致,此外,腸胃脹氣也與胃食道逆流有關。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想要消除脹氣,不妨飲用「梅子薑茶」,可以有…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