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这是中医经典的补气血方剂“当归补血汤”的核心思想,用大剂量黄芪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再配以当归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
先调理气血 不是贫血就一直补铁、补血
因为气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气能生血、血能载气、血虚则气无以附,气虚则血无以生。很多临床医生在用药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点,只一味的单纯补气或补血,效果则差强人意,这是对气血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所致。
除此之外,血虚的治疗还要注意辨证论治,先分辨是心血虚、心脾血虚,或肝血虚,再针对以下的病机来治疗,女性还要考虑是否有何处耗血,例如月经崩漏等,必须要先处理好。不是贫血就一直补铁、补血,这样是不对的。须随症状而增减药物:
1.气虚则补气:可使用党参、黄耆、白朮等来治疗。
2.气滞则理气:可用香附、延胡索等来治疗。
3.脾胃虚则调理:常见治疗药物如红枣、黄耆、白朮、党参、茯苓等。
4.血瘀则活血化瘀:常见活血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另外,熟地等中药亦可入肾生精而补血。
5.血热则凉血:可使用生地、丹皮等来治疗。
6.寒则温阳:可用热药如肉苁蓉、巴戟天等,也能入肾生精而补血。
7.骨髓要调肾、温肾阳、补肾精:可使用如熟地、菟丝子、黄精等来治疗。
目前治疗血虚,大多是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使用复方来综合处理。例如有些中药可入心脾肝,可和血、使药物运行;有些药入肾生精、补血;有些药入肝敛阴补血;有些药理气;或综合使用气血都补等,其治疗时间须由专业的医生判断为佳,因每个患者的证型、体质、兼证不同,治疗时间因人而异。
预防贫血,日常作息正常、维持均衡营养
要预防贫血,得从预防血虚着手,从生活做起。在气的方面,保持心情愉快就不会气郁,且要有适当的运动,才能使气血更顺畅;其次,肠胃要照顾好,才能生血补血,因此日常作息正常、三餐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均衡、适时运动并避免过度肥胖。若有血瘀等症状务必赶快处理,不要拖延。例如有跌打损伤、疼痛肿块、月经异常等,都最好尽速就医改善,以免越拖延越严重,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