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樣的幻想能讓你的心裡有個出口,可以消除憤怒。但另一些時候,這種憤怒會像封閉式循環一樣,讓我們一次次地想像這種虛擬報復,卻無法獲得任何緩解。
這些障礙的原因有很多,還可能會參雜其他情緒,例如:我們可能不只會對歹徒生氣,也有可能會因為自己沒有做出英勇的反應,而對自己生氣。
「反對」的反應也有可能與我們作對,就像在上一課討論安全與控制時所看到的:我們無法接受,這個世界並不如想像般那樣安全。也有可能因為在這之前,發生了其他讓我們感到無助的事情,而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就像在繩結上面再打另一個更緊的結,使它變得越來越大。
當發現自己處在這樣的情況中時,便要想想:我的感受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需求? 如果沒有感到受困或癱瘓的話,我會做些什麼?我們有可能會感到悲傷,並想:「我應該去尋求慰藉,但我不喜歡被同情。」如果這麼做,便是阻斷了解決悲傷的自然管道。
或者你也可能認為:「我不想感到難過。」或「我不打算哭泣。」並且關上了心門,不讓情緒流露。因為認為結果會是自己承受不了的巨大悲傷,而使自己崩潰。
搞定你的無力、排斥與羞恥感
如果要讓情緒順其管道,達到對我們有益的結果,那麼最好不要有心結。有一些可能會阻礙情緒處理的想法,例如:參雜著無助和排斥的憤怒,以及和羞恥感相關的恐懼等,最好讓它們遠離。
無力感是一種無法轉換成有效事情的憤怒,而排斥感與羞恥感則會帶我們進入死胡同,遲遲不去尋找出口。感覺自己擁有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很重要。對於自己和處境的想法,有可能會導致我們在嘗試之前便先放棄。我們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些什麼,而且無論如何、不管是用什麼方式,一定都有方法能夠存活。
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也相當重要,否則你會不清楚自己該往哪裡去,以及該尋找些什麼。當我們無法好好地自我照顧時,有時候會否定或忽略自己的需求,不去尋求如何健康地滿足它們,這會讓情緒惡化或讓它變得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