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有高達五分之一(逾460萬)的人口正與失眠抗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夜深人靜時,全世界似乎都沉浸在夢鄉,唯獨你輾轉難眠,翻來覆去,眼巴巴地望著天花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精神… 詳全文 >
-
躁鬱症實際上叫做雙相情緒障礙 (bipolar disorder),主要的特徵是患者會不斷地歷經躁狂與憂鬱這兩種相反極端的情緒狀態,而且這兩種情緒狀態將嘗試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大於一般… 詳全文 >
-
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也相當重要。當我們無法好好地自我照顧時,有時候會否定或忽略自己的需求,這會讓情緒惡化或讓它變得更激烈。然而,問題不只在於去回應情緒。如果感到憤怒,不代表就要去辱罵惹到我們的… 詳全文 >
-
直到今年5月,台灣疫情開始有變化,本土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一開始小真以為會跟去年一樣匡列後就會緩和下來,沒想到會變得這樣嚴重,因此感到很不安,還有失眠的狀況,常睡不著。小真本來覺得自己是否過度… 詳全文 >
-
飲酒和吸食大麻等藥物,可能會導致憂鬱狀態或性情冷漠,即使這些藥物的效果看起來不同,而且服用的劑量也不大。有一些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精神疾病或注意力不足等,和缺乏做事的意願及動力有關,這也是… 詳全文 >
-
人們總以為調節情緒就只是去撫平它們,但其實如何管理低迷的情緒狀態也很重要。案例中的索利達就是一個典型。當我們心情低落、疲憊或無聊的時候,如何刺激、活化和激勵自己,會影響這些狀態的轉變模式。疲… 詳全文 >
-
我決心試著與我的憂鬱症「和平共處」,為此,我還親切地給它取了個名字─「Mario」。聽說,只要給事物取名,就會產生羈絆與感情。我想,我要做好與Mario 如影隨形、共度一生的打算。 詳全文 >
-
關於憂鬱症的終身服藥,真的不是嚴重的不幸,朋友告訴我:「與其每天愁心愁腸,不如喝一口水、吃一點藥,讓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過日子;過程裡沒有發生過任何奇怪的副作用。」 詳全文 >
-
放寬精神科病房探視!因應國內疫情平穩,社區內相對安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自今(25)日起,將逐步適度放寬防疫措施。考量精神科病房平均住院天數較長,為減少病患情緒起伏,放寬精神科病房探… 詳全文 >
-
近日熱播的韓劇《夫妻的世界》自播出以來韓國收視率屢創新高,台灣愛奇藝的點播數也已經突破千萬,不斷「毀三觀」的內容令人邊看邊罵、越看越生氣,明明充斥著滿滿負能量,為什麼大家卻還是深深入了「灑狗… 詳全文 >
-
「○○號,○○○請進診間。」診間護理師親切地叫喚初診的新病人。「今天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嗎?」我端詳面前這位看起來憂心忡忡的女士,邊開口詢問。「醫生,其實不是我要看。我不是病人,是我媽有狀… 詳全文 >
-
網路世界流傳已久的「吃太多零食、甜點,會讓小孩有過動傾向」,但要限制孩子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根本是天方夜譚吧!幾年前,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Jaguar小姐分享了幾篇發現老公與女兒時不時脾氣暴走… 詳全文 >
-
汪太太(化名)從腸胃外科轉診過來,滿臉愁容的告訴我,她失眠好一陣子了,腸胃外科建議她來找我幫忙。「怎麼回事?」我先開放性地詢問,看看汪太太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我大腸癌開刀治療,現在肚子還放個… 詳全文 >
-
38公斤,讓1名女國中生視為幸運數字,為了增加自信和人緣,短短3個月從154公分、52公斤瘦到42公斤後,身體出現走路會喘的異樣,卻因憂鬱症和厭食症,仍執意瘦到38公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詳全文 >
-
根據統計,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反覆腸脹腹瀉腸躁症狀,因壓力引起的腸躁症,常只能治標不治本,但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透過催眠作用帶來的正向思考,能有效改善腸躁症引起的症狀。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