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火锅料暗藏危机 吃多了损害健康
火锅的食材种类五花八门,却总是暗藏问题食材,深受大小朋友喜爱的火锅料就是其一。台湾“国健署”社区管理组组长陈妙心表示,丸子类及饺子类等加工火锅料,于加工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富含脂肪的肥肉来增加香气及口感,并添加许多调味料以避免在久煮后风味散失,食用过多容易造成身体危害,导致肥胖及代谢症候群等疾病发生。
罪恶感十足!坏心加工火锅料排行榜
对此,台湾“国健署”公布常见加工火锅料的热量、脂肪和钠含量排行榜,提醒民众减量食用,且购买前应详阅包装上的营养标示。在热量部分,常见加工火锅料热量前5名为小三角油豆腐(每个55公克,76大卡)、鱼子球(每颗50公克,72大卡)、芝麻麻吉烧(每个18公克,60大卡)、贡丸(每个20公克,47大卡)、日式炸豆皮(每个12公克,46大卡)。
脂肪含量前5名的加工类火锅料,分别为:小三角油豆腐(每个55公克,脂肪含量5.0公克)、日式炸豆皮(每个12公克,脂肪含量3.9公克)、贡丸(每颗20公克,脂肪含量3.8公克)、芝麻麻吉烧(每个18公克,脂肪含量2.7公克)、鱼豆腐(每个23公克,脂肪含量2.5公克)。
钠含量前5名则为:鱼子球(每颗50公克,钠含量299毫克,约等于0.7公克的食盐)、鱼豆腐(每个23公克,钠含量117毫克,约等于0.3公克的食盐)、贡丸(每颗20公克,钠含量116毫克,约等于0.3公克的食盐)、花枝丸(每个25公克,钠含量110毫克,约等于0.3公克的食盐)、蟹味棒(每个13公克,钠含量90毫克,约等于0.2公克的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