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存在情绪勒索的情形,但在家庭关系里,这是更普遍也更严重的。因为我们难以逃开或切断和家人的关系。面对伴侣,可以分手;面对朋友,可以绝交。虽然我们不想如此,但尚有这样的选择。不过,面对父母长辈时,“血浓于水”令我们无法割舍和逃避。
我们之所以会界限不清,根源就在于,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情绪勒索。记得在第一章第五节曾经提到的吗?父母的毒性教条会影响我们的界限感,使得我们不能很好地区分自体和客体,因此无法独立。这其实就是情绪勒索。
因此你会发现,情绪勒索是关系状态的展现,当中有相互依存的课题,而既然是关系,就是两个人的事。但又究竟是什么,让关系中有勒索者跟被勒索者,你为什么会成为被勒索的人,一定是在这段关系中提供了某些东西,让你感觉你愿意被勒索。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Cindy 跟姐姐的关系并不亲近。因为姐姐很受宠,但她却是差点被送养的孩子,两姐妹在家中的心理地位落差很大。三十多岁后彼此都结婚了,Cindy 才有机会跟姐姐畅谈。她问姐姐:“我从小就一直觉得家里很穷,因为妈妈一天到晚在哭穷,那你的感觉呢?”
结果,姐姐回她,妈就在演戏,你看不懂吗?由于妹妹从小就被妈妈穷困的情绪困住,为了妈妈,省吃俭用,住非常破烂的宿舍,为的是帮妈妈省钱。可是姐姐没有被困住,住好的,而家里不够钱,她就去打工。
但为什么妹妺被勒索,姐姐却不会被勒索?这当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她们的经历不同。妹妹基于差点被抛弃的经验,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所以仰赖妈妈的一言一行。但姐姐自小受宠让她拥有自我价值,便不容易被家人的行为牵制,这就是情绪勒索的共构状态。
如果你在家里也有这般情况,为什么你好像会一直顾虑妈妈,可哥哥好像完全无感,你可以重新思索你们在家中被对待的经验,所形塑出的自我状态;当你像Cindy 的姐姐一样,对自己有较多的肯定,对于别人的话语就不会轻易动摇。
Cindy 差点被送养这件事,其实是一道被遗弃的伤口,令有过这种经验的她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感,因此对母亲的话特别容易动摇、有罪恶感。只要妈妈说了什么,就会往心里去。可是轮到姐姐,受宠的经验让她对自己的想法和声音有着自我肯定,能为自己做决定,也不轻易被他人的话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