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雄踞臺灣惡性腫瘤發生率榜首已超過10年,而在世界發展國家也都急遽成長,主因是壽命的延長,再加上飲食習慣的改變,從以穀類、蔬菜的植物性飲食,轉變為食用大量肉類和脂肪的北美型飲食。
理論上腸壁表層的上皮細胞更新飛快,不太會累積太多受損細胞,也就比較不會發生細胞突變。通常腸壁狀態都出奇完好,但保養失常,也會出現增生(hyperplasia)、發育不良(dysplasia)、息肉(polyp)或腺瘤(adenoma),再演變為癌症。
而大腸細胞逐步演變為癌細胞的過程,基因組累積的突變基因愈來愈多。息肉剛形成時,第5對染色體上的2份APC抑癌基因早就突變了。
息肉再有變化,DNA上又多了個突變的ras基因,進入癌症邊緣的息肉細胞又少了一個DCC抑癌基因,最後加上突變P53抑癌基因的臨門一腳,腸癌細胞終於形成。通常癌症形成會經過四至六個基因突變,而不是一蹴可成。
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很重要的。在早期罹癌階段,手術是最好的方式。若癌症已經擴散,可採取放射線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化學療法、免疫療法、標靶小分子藥物,生物藥以及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