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功课
还记得儿子Aidan两岁时,就能明确地辨识他人情绪,有一次我带他到百货公司的美食街去吃饭,旁边坐了一位老爷爷,他的女儿帮他买了一碗石锅拌饭,老爷爷边吃边用筷子挑出碗里的海带,还很不高兴地大声说:“谁放这种东西在饭里面的?真是没水平!”这时Aidan一直在观察爷爷,然后转向我说:“妈妈,爷爷生气了!”我趁这个时机向他说:“对啊!爷爷生气了,他为什么生气了呢?”Aidan回答:“因为爷爷不喜欢吃海带啊!”当时我很惊讶他这么小就能读懂他人情绪,还能在没有说明下理解他人的情绪来源。
我回想着平常教导他的方式,就是当我察觉到他人有情绪时,一定会趁机引导Aidan去观察,描述当下的情境,像是:“妹妹不小心把娃娃的衣服扯破了,她好难过。”累积久了,Aidan不但能了解诱发情绪的原因,还会知道该用什么适当的方式,在别人有情绪的时候与他人互动。
引导孩子走出情绪的旋涡
当孩子年纪小,或表达能力还未发展完善时,他们通常会以一些外显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那些恼人的行为,譬如哭闹、撞头、打人、破坏、讲难听的话等,也许都是在透露自己的情绪。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受不了孩子的无理取闹,而想赶快做处理,但是如果我们当下不优先帮孩子厘清情绪,那很有可能,父母和孩子都会掉入情绪的恶性循环里。
以身为老师和一位妈妈的经验来看,当孩子有情绪时,第一件我们可以做的事,就是先帮他把情绪的词汇说出来,例如:“弟弟生气了”,还可以帮他将原因也说出来:“哥哥把玩具抢走,所以你生气了。”多帮孩子说出情绪,听多了,当他有能力说时,能向你表达。再来就是同理心,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感受并接受他,但并不需要顺从他,或将他的行为合理化。当孩子感受你了解他后,通常情绪就会缓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