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约到了1岁左右,父母常会发现宝宝的坐姿呈现W型坐法(亦即大腿外开、两只脚弯曲于屁股后方),这个对成人而言相对吃力的W型坐姿,让不明白原因的家长有些担心,着急着是否需要立即矫正。
宝宝初期发展的自然过程
孩子七个多月时,搭配手掌撑着地面坐起,视野变得辽阔,大大满足了他对世界的好奇,此时的坐姿因为是从躺着翻身而起,所以双脚会向前或呈现类似盘腿的坐姿,但当宝宝逐渐学会站立与行走,席地而坐就很容易变成W型坐姿,其中原因在于,一方面孩子的筋骨尚在发育当中,还很柔软,这个动作对他而言很轻松,另一方面,则是W型坐姿对还在发展平衡感的宝宝而言,此种坐法底面积相对大、也相对稳固,他不需多耗费心神留心自身的平衡问题,而能专注地在眼前的游戏或玩具,因此,这个坐姿属于宝宝初期发展中的一个自然过程。
暂时性的现象
W坐姿与熟知的人体力学或关节角度有所抵触,一般会担心孩子因为W型坐姿而容易有骨头脱位的风险,但事实上孩子的肌肉张力仍在发育中,筋骨很松,所以才会有暂时性的W型坐姿出现,建议家长可以观察,如果孩子在地面上游戏时,有时蹲、有时盘腿、有时跪、有时在小椅子上玩,W型坐姿与其他姿势的出现频率都很平均,那就是正常的发展过程,但如果宝宝每天、每次都只有单一坐姿(W型坐姿),或是3岁后,W型坐姿仍出现的很频繁,那就必须留意。
一般而言,W型坐姿虽然能够确保宝宝游戏时的稳固程度,但随着孩子长大,对环境的反应越发灵敏,W型坐姿反而不如盘腿坐姿容易立即移动(例如:若要闪躲丢过来的球,盘腿坐姿比W型坐姿容易站立或变换姿势),因此,为了更灵巧地完成活动,当孩子的动作发展趋于成熟,他会逐渐自我修正,越来越频繁地从W型坐姿转换成其他方便移动的坐姿。

缺「碘」了嗎?促發育代謝,台普遍攝取不足
學童愛吃高油脂早餐 健康餐點如何配?
雙薪爸媽必學!外食家庭的營養「挑食」法
93歲嬤罹乳癌手術恢復良好,3天即出院!醫籲:乳房篩檢不能等,高齡婦女也需重視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恐悄悄偷走視力!醫籲:糖友每年做眼底檢查,「守護甜蜜視界」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