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20/9/8 下午 01:55:26

不要再吃過水食物減肥了!其實「吃油」不會肥,「醣」才是瘦不了的關鍵

(關鍵字: 血糖 , 減肥 , 體脂肪 , 醣類 , 減醣 , 內臟脂肪

皮下脂肪容易囤積在腹部、臀部與腰際,囤積過多就會導致下半身肥胖。外顯特徵和西洋梨很像,也被稱為「西洋梨型肥胖」。

另一方面,內臟脂肪囤積過多,腹部周圍就會隆起,外顯特徵和蘋果很像,因此稱為「蘋果型肥胖」。一旦變胖,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也會囤積,因此最該優先減掉的是內臟脂肪。

而適度的皮下脂肪對身體是必要的。

剷除內臟脂肪不是靠少吃脂肪,而是靠減醣

確診為代謝症候群之後,我馬上就接受了減少內臟脂肪及瘦身的飲食指導。當時採用的飲食法是「節食」及「少吃脂肪」。然而,實際執行後卻發現內臟脂肪不如預期減少,而且方法難以持續。

相信各位讀到這裡都知道了,內臟脂肪增加的原因不是脂肪,是過多的醣類,所以這種飲食方針自然無法剷除內臟脂肪,即便瘦了,也會因為強烈的空腹感而難以持續。要減脂,還是減醣效果最好。

長年以來大家都以為肥胖的主因是脂肪攝取過多。支持這個想法的根據來自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的轉換熱量,蛋白質與醣類每一克可換為四大卡,但脂肪每1g是9大卡,熱量比蛋白質、醣類高達2倍以上。這個「看似有理的論點」,支持著「攝取脂肪就會胖」的這個想法。

然而,這論點已被完全顛覆。超越日本的「肥胖大國」美國,因肥胖死亡的風險遙遙領先其他先進國家,完全被過往的「吃脂肪不好」與「減肥要靠節食」限制了,持續進行減脂飲食。這項遍及全美的大型企劃,自1971年至2000年持續了30年間,將每日總攝取熱量的脂肪比例從36.9%減少到32.8%,降低了4%以上。遺憾的是,結果與大家預期的相反,原以為減少脂肪就會瘦下來,沒想到肥胖率反而從14.5%倍增為30.9%(對象均為男性,出處:《全美健康調查》)。

減少脂肪卻變胖,原來是因為醣類吃多了。熱量的攝取總量不變,為補足減少的脂肪,人們就會增加蛋白質和醣類的攝取量。速食等高含醣量的食品,比肉或魚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便宜。因此許多美國人少吃脂肪卻多吃了廉價的醣類。過著醣類過多的飲食生活,內臟脂肪不僅沒有減下來,反而變胖了。1971年,美國男性的醣類攝取量佔每日總熱量42.4%,但在2000年是49%,足足增加了6%以上,怪不得胖了一倍。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快速瘦肚!間歇性斷食減醣全書:減醣權威醫師實證,一週瘦3公斤,速減內臟脂肪、擊退糖尿病!》一書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