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兒福聯盟一項網路問卷調查發現,超過5成家長育兒感到挫折、壓力大。超過9成7家長表示育兒過程需要適時的休息與紓壓,但實際上僅4成8家長每天有專屬自己的休息時間;而近兩成家長每天陪孩子遊戲的… 詳全文 >
-
想幫助孩子發展的更完善、更協調?從兒童發展的觀點,透過輕鬆簡單的「感覺統合遊戲」,能讓孩子正確接收、理解並整合周遭的感官訊息,進而增加幼兒日常生活參與的程度,也讓家長能夠陪伴幼兒輕鬆玩、動手… 詳全文 >
-
孩子與家長宅在家不用怕,5項居家親子遊戲,讓家長也可以輕鬆應付孩子不吵不鬧。人一無聊就容易顯得心煩氣躁!孩子也是一樣,當彼此都是煩躁的個體碰撞在一起時,衝突只會多不會少,加上孩子對於生活的安… 詳全文 >
-
7歲「小亞」從小經常絆倒、摔跤,也無法在快跌倒時,試圖恢復平衡。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運用「感覺統合」概念,打造遊戲關卡,讓前庭系統發展不良的孩童,也能透過體驗,享受互動樂趣… 詳全文 >
-
兒童言語失用症是一種運動性言語障礙。當我們要說話時,我們的大腦會有一個抽象的想法,接著大腦會將這些抽象的想法轉化為有意義的言語符號。然後大腦需將這些言語符號加以計畫與程式化,例如:不同的說話… 詳全文 >
-
如果我們製造一些需要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就可以培養出有創造力的孩子,所以,要讓從事創造成為一種習慣。為了讓神經元的發展,和腦部神經系統的連結能永久改變,孩子需要有時間從事創作。他們需要每天練習… 詳全文 >
-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遊戲」扮演了重要媒介。遊戲不僅可以讓孩子鍛鍊肢體動作,認識顏色、數字、文字等基本概念,也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人際互動能力。陪孩子玩遊戲有什麼技巧?哪些NG行為絕對不能做?專家… 詳全文 >
-
0~2歲可說是寶寶的黃金成長期,這時他們開始學會翻身、爬行、走路、說話,同時也是培養認知能力的重要階段。如果能透過和父母互動、一起遊戲,就可以讓寶寶的身心獲得平衡發展,訓練出好腦力、好情緒與… 詳全文 >
-
日常生活中,數學與你我共生存。不論是隨處可見的數字、容器盛裝的容量、以及物品的形狀等,這些都能算在數學的範疇內。學齡前的孩子,爸媽可透過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遊戲,以孩子培養「玩」數學的興… 詳全文 >
-
寶可夢風潮席捲全世界之初期,每天新聞都一定會報導「寶可夢事件」,成群玩家晚上不回家在公園捉寶可夢;成群玩家不顧交通安全在路上橫衝直撞地捉寶可夢;有些國外玩家則因為誤闖入他人私領域而被槍殺;有… 詳全文 >
-
「音樂」伴隨著許多人一起生活,無時無刻都圍繞在你我的生活之中。早上起床,聽首輕快的音樂、動一動身體,可以讓人充滿活力;工作煩悶時,聽音樂休息一下,有助於紓壓與提振精神;經過忙碌的一天回到家後… 詳全文 >
-
小寶寶躺在嬰兒床裡,自己就會動動小手、踢踢小腳,這時候爸媽如果能協助稍微增加手腳的活動範圍,不僅有助於寶寶的發展,爸媽也能更加瞭解寶寶的身體力量。隨著成長發育,不同階段的寶寶可以進行「肢體運… 詳全文 >
-
一年之中氣候最宜人的春天即將到來,在這個季節裡許多家庭也會安排幾趟旅遊,帶著寶寶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最天然的遊樂場裡盡情玩樂。而在大自然裡除了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與天然資源外,也有許許多多的… 詳全文 >
-
近年來,價格不斐的親子體能課程大為盛行,爸比媽咪深怕寶貝們在城市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量不足,若再碰上烈日、大雨或是寒流來襲,更無法隨心所欲地帶孩子出門好好運動伸展。 詳全文 >
-
許多家長經常會詢問治療師:「寶寶不喜歡說話,該怎麼辦?」經過專業語言治療師的評估後,卻又找不到任何語言發展的相關問題,因此家長經常摸不著頭緒而心急如焚,而家長越心急,寶寶也越有可能不想說話。…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