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是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儘管目前醫學無法治癒,但是早期發現、尋求醫療介入有助於延緩疾病進程。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高齡長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聯… 詳全文 >
-
很多人認為,每週規律運動就可以長保心臟健康,但2017年底美國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久坐是早逝的一個風險因子。根據研究,坐的時間越長,早逝的風險就越大。以下是該研究的一些數… 詳全文 >
-
俗話說:「肥胖是百病之源」,全台成人每兩位就有一位、兒童青少年則是每三位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小心肥胖不僅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依美國癌症協會1960-1972年所作的調查,肥胖者… 詳全文 >
-
泡芙人小心身上某些體脂肪會包附在器官上,例如肝臟、胰臟,甚至心臟和肺臟,增加疾病風險。1名55歲楊姓婦人有抽菸習慣,平日飲食偏愛吃精緻甜點及高油脂、油炸食物,健檢竟意外發現罹患胰臟癌。北投健… 詳全文 >
-
潛伏結核感染若不處理,未來可能會演變成肺結核!衛福部新營醫院胸腔內科汪政德醫師表示,若您為潛伏結核感染之風險族群,比如:藥癮者、末期腎疾病需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者、糖尿病病人、60歲以上慢性… 詳全文 >
-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引起的慢性代謝異常疾病。目前全台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破250萬;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控制,恐容易引發心衰竭及腎臟病變等多重共病;甚至增加中風、心肌梗… 詳全文 >
-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尤其,如果小小牙齒沒照顧好,害蛀牙上身,竟然有可能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等4大疾病!想要遠離惱人的蛀牙,有哪些地雷食物不要碰?中醫師建議按哪些穴位可以幫助止… 詳全文 >
-
肥胖是百病之源!當BMI≧24為體重過重,≧27為肥胖,至於≧40時,則定義為「病態性肥胖」。義大大昌醫院為1名百公斤級病態性肥胖的正妹劉小姐,成功減掉52公斤,並重拾自己的興趣cospla… 詳全文 >
-
全台成人每兩位就有一位、兒童青少年則是每三位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小心肥胖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提醒,肥胖問題衝擊全民健康、帶來醫療負擔、勞動力以及經濟損失。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國… 詳全文 >
-
糖尿病不控制,小心造成牽扯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恭紀念醫院眼科謝明潔醫師表示,糖尿病會影響身體的各個器官,尤其是微小的血管,而眼球內的視網膜就是一個最容易被影響的組織之一。當血糖控制不佳,視… 詳全文 >
-
中醫門診很常遇到想改善手腳冰冷的朋友,女性的詢問頻率尤其高,到底手腳冰冷是怎麼回事呢?吳多加中醫師表示,除了特定疾病引發病理性血管收縮或阻塞,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狀腺低下、貧血、雷諾氏… 詳全文 >
-
罹患代謝症候群,如果不及早檢查治療,恐會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謝明蓁醫師表示,想要… 詳全文 >
-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也知道肥胖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你否有聽過糖胖症呢?糖胖症與糖尿病有關係嗎?糖胖症有什麼症狀、併發症?而罹患糖胖症,應該如何透過飲食及改善生活習慣,來降低合併症風險,… 詳全文 >
-
在早期筆者剛出道(剛升主治醫師)的時候,有時會在診間建議病患「如果需要讓自己的基礎體能更好,可以考慮去健身房運動」。往往有很多門診長者病人會疑惑:「醫師,我已經60歲了,有需要這樣嗎?」時至… 詳全文 >
-
骨質疏鬆嚴重恐造成骨折,尤其骨折發生後,伴隨著失能的風險及後續的照顧負擔,令家庭陷入危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劉俊良表示,骨質流失快速的族群包括:甲狀腺、類風濕、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