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福部今6月16日公布113年國人死因,113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4,032人,較112年(5萬3,126人)略增加。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3年居十大死因之首,十大癌症死亡排名,肺癌持續2… 詳全文 >
-
近期多家媒體報導「使用瘦瘦針的男性陰莖變長」,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這是真的嗎?泌尿科呂謹亨醫師表示,瘦瘦針近年成為全球熱門減重工具,不僅協助控制糖尿病,還能顯著降低體重,但是想探討此則新聞的… 詳全文 >
-
隨著使用藥品後造成的交通事故新聞逐漸增加,大眾對用藥後衍生之交通安全也日漸重視,糖尿病病友駕駛安全議題也引起廣泛討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張佑如說,為了安全駕駛,提醒糖尿病病友… 詳全文 >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4年糖尿病高居國人死因中第5位。為什麼糖尿病會這麼嚴重?因為糖尿病不單純只是血糖升高,而是會影響全身系統的疾病;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病程中的一環,影響範圍很大,會… 詳全文 >
-
端午節將至,吃粽子最應景,不論是傳統的北部粽、南部粽,還是鹼粽、客家粽等,都是不少人的最愛。豐原醫院蔡廷和營養師表示,一顆肉粽熱量可能高達400至600大卡,對於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三高患者、銀… 詳全文 >
-
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不容小覷,其中足部感染更是患者須嚴加防範的潛在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腳部是否有傷口未癒合,或有紅腫化膿的情况,都應該立即就醫治療。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整形外科莊智超醫… 詳全文 >
-
臺灣結石的盛行率,大概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結石問題,而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2倍至3倍,而結石發生高峰期落在40~60歲。統計指出,罹患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尿路結石… 詳全文 >
-
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CKM症候群。所謂CKM症候群,即心血管-腎-代謝症候群,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國泰綜合醫院心… 詳全文 >
-
什麼是第二型糖尿病?原因、症狀、併發症是什麼?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形式,佔了所有糖尿病病例的 90-95%。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安欣瑜醫師指出,台灣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是屬於第二… 詳全文 >
-
患有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者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且可能會同時發生血管多處病變、鈣化嚴重或是瀰漫性病灶、「慢性」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等情況。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陸廷偉醫師(現支援衛福部南投… 詳全文 >
-
糖尿病足部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引發,患者足部容易傷口感染,而導致化膿跟出血,甚至會對周邊神經、血管產生損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骨科主治醫師蔡孟學指出… 詳全文 >
-
「代謝型肥胖」往往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及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密切相關。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部主治醫師吳東琰表示,健保補助減重代謝手術,協助患者重拾健康。目前減重代謝手術,除了採用腹腔鏡手術… 詳全文 >
-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臺灣糖尿病盛行率自2013年至2015年達12.3%,推估全國約有超過200萬名糖尿病病人。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提… 詳全文 >
-
糖尿病患者如果無法控制血糖,一旦出現低血糖不適,就可能需要緊急就醫治療。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陳維佑醫師表示,連續血糖監測儀透過科技力量替代每日可能多達4-8… 詳全文 >
-
你也是三餐都外食的「外食族」嗎?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60%的上班族每週至少5天以上外食,午餐便當、晚餐燒烤、深夜炸物,早已成為生活習慣。然而,看似方便的飲食選擇,卻隱藏著健康風險。家醫科陳俊…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