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是讓血糖值下降的胰島素作用不足,血糖值長期不易下降的狀態。血糖值在進食後會上升,此時胰島素會進行作用,讓血糖值回到原本的濃度。但是,若胰島素作用不足,血糖值就不容易下降,長期持續這個狀… 詳全文 >
-
許多人常喜歡在週末睡到自然醒,認為這樣就可以加減補眠、補回健康。但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提醒,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相對睡眠不足,不規律的睡眠作息,也就是平常睡眠不足而選擇週… 詳全文 >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7年糖尿病排名臺灣十大死因第五位,9,374人因糖尿病而失去寶貴的性命。糖尿病最令人擔心的是引起併發症,除了眼睛、心血管等疾病以外,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沈振榮主任表示,… 詳全文 >
-
有糖噯「足」意!雙和醫院整形外科暨燒燙傷傷口整合照護中心於11月16日上午10:00-12:00(9:30開放入場),在犇亞會議中心2樓201廳(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99號)舉辦衛教講座,由… 詳全文 >
-
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柏蒼醫師說,「體重過重、家族遺傳,確實會增加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會。除了遺傳基因外,也跟飲食習慣、生活型態雷同有關聯性。當血糖控制不良時,會影響到免疫力… 詳全文 >
-
糖尿病堪稱「台灣新國病」,107年糖尿病排名臺灣十大死因第五位,9,374人因糖尿病而失去寶貴的性命。依據文獻顯示,透過建立健康的家庭生活習慣,可以穩定有效控制血糖,預防超過50%的第二型糖… 詳全文 >
-
「肥胖,是發炎之火」!導致肥胖的凶手之一正是時下頗受歡迎的糖飲,許多人甚至天天喝,都已經有「糖癮」了。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糖飲喝多不但會加速、加重慢性疾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 詳全文 >
-
血糖控制不佳,不僅容易引起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等症狀,而糖尿病的併發症,也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尤其,血糖代謝長期異常,會使糖尿病患者的神經與血管功能… 詳全文 >
-
糖尿病患者必需注意徵兆,一旦出現多喝、多尿、多吃,以及有突然體重減輕、疲乏無力等常見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中醫認為糖尿病發生與身體脾胃氣虛,導致動能不足,使血糖變高,有很大… 詳全文 >
-
炎熱夏日,冰涼的手搖飲或一碗透心涼的冰品可能是多數人消暑降溫的選擇。但是,手搖飲和冰品的含糖量高,攝取過多會增加肥胖與糖尿病的機率。依據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 詳全文 >
-
許多家長常會用甜甜的餅乾、布丁來安撫小孩,卻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孩子愛吃甜食的習慣。專家提醒,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小點心,正是造成孩子時常生病、過敏、動不動就生氣暴走的主要原因! 詳全文 >
-
老年人可說是最常被建議限醣飲食的族群,偏偏老人家很容易因此不悅。這種時候,得先積極地要求他們閱讀相關書籍、聆聽醫師或成功病例的演講等,透過不斷累積知識和實際體驗,來激發出本人的限醣意願。 詳全文 >
-
近年最夯的飲食型態莫過於生酮飲食,許多肥胖及糖尿病人實行生酮飲食來控制體重及血糖。其實生酮飲食最早被應用在兒童癲癇治療上,臨床發現減少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能減少孩童癲癇的發作頻率,甚至不需服… 詳全文 >
-
幾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這是因為糖質攝取過量,會讓體內的營養失衡。首先,糖質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精製的糖質(包括白砂糖、白米飯、麵包及麵食等),又被稱… 詳全文 >
-
糖尿病因持續的高血糖,恐會造成眼睛、腎臟及神經等各種慢性併發症,也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危機。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柳朋馳表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來說,新治療趨勢僅是控制血糖還不夠,要降低…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