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流行以來,您是否有定期於醫療院所接受癌症篩檢呢?提醒您防疫之餘也別輕忽防癌的重要性!根據研究,使用菸檳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增加3成5,罹患晚期(3-4期)口腔癌風險增加2成6… 詳全文 >
-
傳統醫學與精準醫學兩者區別,傳統醫學為一體適用的用藥,而精準醫學則考量個人基因、環境生活型態差異,找出適合特定藥物之族群,以提供個人化的治療與預防疾病。被國內媒體譽為「醫界福爾摩斯」,的曾嶔… 詳全文 >
-
癌症的精準治療更上一層樓!放射治療廣泛用於癌症治療,目的包含手術前的縮減腫瘤大小及範圍以及消滅開刀無法切除乾淨的殘留癌細胞,減少復發的機率。臺中榮總醫院放射腫瘤部游惟強主任表示,為了使放射治… 詳全文 >
-
淋巴癌確診人數逐年攀升,10年內人數增長已達4成,尤其,淋巴癌分類複雜程度居全癌之冠!但是,好消息是,淋巴癌只要早期發現,是有治癒機會的癌症!為了協助慌亂失措的淋巴癌病友快速聚焦於個人化的治… 詳全文 >
-
隨著飲食西化影響,肥胖比例增高、民眾在飲食中的賀爾蒙暴露也增加,加重了乳癌的風險,2019年女性的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排名第四,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乳癌這個隱形的殺手。 詳全文 >
-
不要輕忽癌症的發生及威脅!根據國民健康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 詳全文 >
-
末期癌症「選擇」活得好或是活得久?醫生不說的癌症忠告,我們暫且不論有多少財務衝擊、經濟效益值(ICER)值多少。化療、手術、標靶治療等等副作用,發燒、疼痛、虛弱無力、沒有食慾,剩下來能夠平靜… 詳全文 >
-
口腔癌一詞為發生於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總稱,舉凡唇、舌頭前三分之二、牙齦、口腔黏膜(唇和臉頰內側)、口底、硬顎、上顎及下顎等位置皆屬於口腔部位;衛生署福利部於2017年統計口腔癌好發年齡為40… 詳全文 >
-
我們先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那就是「癌症是否能夠預防?」從結論上來說,「我們無法徹底預防罹癌的可能性,但可以想辦法減少一半以上的風險」。 詳全文 >
-
國人患有骨質疏鬆進而骨折情況,名列亞太地區第1名,這也是台灣老人排名第4大的慢性病,每年骨折患者超過1.6萬人,尤其骨折第一年致死率高達2成,甚至比癌症還高!茂盛醫院家醫科呂昀珊醫師表示,預… 詳全文 >
-
肺癌已連續12年蟬聯死亡率之冠!根據台灣癌症登記中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肺癌死亡人數突破新高為9,701人。國內為響應國際肺癌聯盟(GLCC)及抗肺癌組織(LAA)共同提出的「2025年肺… 詳全文 >
-
罹患癌症對患者來說,不僅宣告即將面對抗癌的挑戰,還有癌症治療像手術、藥物及放射線等治療,都可能會影響到生育能力。因此,癌友生育權的問題,也應該在癌症治療之前及早規劃安排,例如凍卵、凍胚胎,才… 詳全文 >
-
發現早期癌症,定期篩檢絕對是最佳守門員!臺北市乳癌、子宮頸癌分別為女性癌症死因第2位、第14位,臺北市衛生局為維護女性市民健康,與財團法人臺灣癌症基金會共同辦理「開心篩‧粉樂送」婦癌篩檢活動… 詳全文 >
-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頭頸癌名列我國男性常見癌症第4名。而頭頸癌中又以口腔癌為多,研究顯示,罹患口腔癌患者中近9成有嚼檳榔的習慣。臺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楊政杰呼籲,… 詳全文 >
-
質子是治療癌症的新利器,但在太空卻可能破壞衛星電子元件,導致運作失常,甚至失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邱政洵副院長表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粒子物理暨照射核心實驗室」,可模擬太空近…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