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有機會治癒不是夢!目前癌症治療方法選擇多元,除了正規手術及化放療外,還有標靶、免疫及創新細胞治療等輔助療法,有助增加癌症治療成功與控制機率。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自特管辦法通過後,目前已獲… 詳全文 >
-
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喉嚨及食道。亞東醫院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吳伯軒醫師表示,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增加近1倍,每年超過6,0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700人因口腔癌死… 詳全文 >
-
前陣子COVID-19新冠疫情防疫期間大家待在家工作,事實上容易忽略久坐會帶來健康十大危害,包括肥胖、心臟病、癌症等,甚至久坐有可能加速消耗生命。林雅恩營養師表示,要擁有健康必需要做到5件事…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統計,109年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國人10大死因第六名,好發於高齡男性,病人人數也因人口老化而逐年攀升,更有逾3成病人確診時已經有轉移病灶。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吳文正醫師表示,隨… 詳全文 >
-
癌症治療新曙光!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耗時六年時間,開發一種可以將鉑類抗癌藥物 (platinum-based drug) 累積到腫瘤組織的奈米材料… 詳全文 >
-
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往往對癌症病患的生理、心理造成衝擊,甚至可能影響常規治療。臺北醫學大學產學合作研發癌症用藥安全基因套組,未來病患只要抽一次血,即可針對13種癌別共45種治療藥物的有效劑量、副… 詳全文 >
-
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約有三成不是因癌症難以治癒,而是癌症治療導致食慾不振、胃口不佳產生的營養不良。大部分癌友都曾在化放療期間有過營養不良問題,不得不中止治療,而影響治療結果與存活。台北醫學大學校… 詳全文 >
-
根據統計,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肝癌高居癌症十大死因第2名,造成肝癌其中7成與B型肝炎有關,每年B肝病友死於肝癌已破5000大關!唯有及早治療,才能避免B肝惡化為肝癌的風險。中央研… 詳全文 >
-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新增1例死亡案例,為90歲女性,是於7月26日解除隔離,10月11日因其他疾病死亡。令人關心是什麼疾病導致死亡?為什麼10月11日死亡,今天才公布?羅一鈞醫療應變組… 詳全文 >
-
許多化療藥物使用很久了,醫師對於副作用都掌握得很熟悉,藥界也針對副作用開發出很多新藥。然而很多人一聽說要做化療,就很擔憂,其實是因為不夠瞭解所導致,就讓專家來為你說分明。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 詳全文 >
-
據國健署調查顯示,超過9成國小學童,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楊川瑩表示,含糖飲料成分大多是精製糖,屬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物,若過量攝取將造成肥胖,更提高未來罹患代謝疾病及癌… 詳全文 >
-
對於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來說,如何能在治療過程中,避免化療造成「幹細胞衰退」的副作用,進而產生免疫細胞狙殺癌細胞的情況,是重要關鍵。目前透過將「轉錄因子」當成藥物送入細胞內,尤其大分子蛋白… 詳全文 >
-
乳癌年輕病友逐年攀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去年全球新增約230萬起乳癌病例,擠下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癌症希望基金會為了協助乳癌病友,攜手乳癌學術研究… 詳全文 >
-
癌症患者「抗癌也要抗憂鬱」!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威禎表示,癌症患者的抗癌之路往往十分艱苦,在極大的生理痛苦與心理壓力下,最常見的困擾便是「憂鬱」。憂鬱症的症狀表現包含幾乎整天心情憂… 詳全文 >
-
癌症精準醫療不斷在精進研發中,為了嘉惠癌友,達到更好的預後效果,目前政府與民間也在不斷嘗試,試圖打造整合產、官、學、研、醫的精準醫療生態網絡。由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藥廠努力建構的「癌…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