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往往對癌症病患的生理、心理造成衝擊,甚至可能影響常規治療。臺北醫學大學產學合作研發癌症用藥安全基因套組,未來病患只要抽一次血,即可針對13種癌別共45種治療藥物的有效劑量、副… 詳全文 >
-
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約有三成不是因癌症難以治癒,而是癌症治療導致食慾不振、胃口不佳產生的營養不良。大部分癌友都曾在化放療期間有過營養不良問題,不得不中止治療,而影響治療結果與存活。台北醫學大學校… 詳全文 >
-
根據統計,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肝癌高居癌症十大死因第2名,造成肝癌其中7成與B型肝炎有關,每年B肝病友死於肝癌已破5000大關!唯有及早治療,才能避免B肝惡化為肝癌的風險。中央研… 詳全文 >
-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新增1例死亡案例,為90歲女性,是於7月26日解除隔離,10月11日因其他疾病死亡。令人關心是什麼疾病導致死亡?為什麼10月11日死亡,今天才公布?羅一鈞醫療應變組… 詳全文 >
-
許多化療藥物使用很久了,醫師對於副作用都掌握得很熟悉,藥界也針對副作用開發出很多新藥。然而很多人一聽說要做化療,就很擔憂,其實是因為不夠瞭解所導致,就讓專家來為你說分明。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 詳全文 >
-
據國健署調查顯示,超過9成國小學童,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楊川瑩表示,含糖飲料成分大多是精製糖,屬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物,若過量攝取將造成肥胖,更提高未來罹患代謝疾病及癌… 詳全文 >
-
對於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來說,如何能在治療過程中,避免化療造成「幹細胞衰退」的副作用,進而產生免疫細胞狙殺癌細胞的情況,是重要關鍵。目前透過將「轉錄因子」當成藥物送入細胞內,尤其大分子蛋白… 詳全文 >
-
乳癌年輕病友逐年攀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去年全球新增約230萬起乳癌病例,擠下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在台灣,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癌症希望基金會為了協助乳癌病友,攜手乳癌學術研究… 詳全文 >
-
癌症患者「抗癌也要抗憂鬱」!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黃威禎表示,癌症患者的抗癌之路往往十分艱苦,在極大的生理痛苦與心理壓力下,最常見的困擾便是「憂鬱」。憂鬱症的症狀表現包含幾乎整天心情憂… 詳全文 >
-
癌症精準醫療不斷在精進研發中,為了嘉惠癌友,達到更好的預後效果,目前政府與民間也在不斷嘗試,試圖打造整合產、官、學、研、醫的精準醫療生態網絡。由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藥廠努力建構的「癌… 詳全文 >
-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提醒,體位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5招聰明飲食方法… 詳全文 >
-
響應台灣癌症基金會「一起來.揪捐髮暨募集假髮製作經費」計劃,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莞淳,決定將留了6年、長度達60公分的長髮剪下捐出,這已經是莞淳第二次捐髮。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 詳全文 >
-
台灣有超過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又被稱做「不死癌症」!患者面臨無法停止關節腫脹變形與疼痛,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蔡長祐理事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未在初發病的6個月黃金期內… 詳全文 >
-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26年,雖降低就醫門檻有成,給付新藥新治療的審查已出現因財務考量而凌駕臨床需求的疑慮,恐嚴重衝擊癌友的治療權益。癌症希望基金會建議:調整部分負擔回歸定率,讓健保合理分配資源挹… 詳全文 >
-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也和照射劑量有關,像是淋巴癌,所需要的治療劑量很低,因此沒有很明顯的副作用;若是頭頸癌、攝護腺癌要達到根治,就需要很高的劑量,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所以不需要拿別人不相關的治療經…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