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提醒,體位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5招聰明飲食方法… 詳全文 >
-
響應台灣癌症基金會「一起來.揪捐髮暨募集假髮製作經費」計劃,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莞淳,決定將留了6年、長度達60公分的長髮剪下捐出,這已經是莞淳第二次捐髮。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 詳全文 >
-
台灣有超過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又被稱做「不死癌症」!患者面臨無法停止關節腫脹變形與疼痛,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蔡長祐理事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未在初發病的6個月黃金期內… 詳全文 >
-
全民健保實施迄今26年,雖降低就醫門檻有成,給付新藥新治療的審查已出現因財務考量而凌駕臨床需求的疑慮,恐嚴重衝擊癌友的治療權益。癌症希望基金會建議:調整部分負擔回歸定率,讓健保合理分配資源挹… 詳全文 >
-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也和照射劑量有關,像是淋巴癌,所需要的治療劑量很低,因此沒有很明顯的副作用;若是頭頸癌、攝護腺癌要達到根治,就需要很高的劑量,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所以不需要拿別人不相關的治療經… 詳全文 >
-
女性聞乳癌色變!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尤其以往就醫檢查等報告,往往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對於患者來說是一大煎熬。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表示,為了避免病患等待,… 詳全文 >
-
首先是蔬果汁,這是癌症患者必備的品項。高麗菜、胡蘿蔔、花椰菜、蘋果等,把這些當季蔬果放進果汁機裡打成泥,每天早晨喝下1公升以上的果泥。連蔬菜也都改用植化素高的。我也吃從蕈菇類抽取出的營養補充… 詳全文 >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癌友如何保護自己?肺炎疫情肆虐,世界各國的人都被迫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拉開社交距離、出入戴口找勤洗手,癌症病人在這段時間,更要懂得好好保護自己,以下為癌友們介紹幾項重要的防… 詳全文 >
-
肥胖是萬病之源!尤其內臟脂肪過多,會造成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不但可能引起代謝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更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提高罹患乳癌、結腸癌以及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近期… 詳全文 >
-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傳播,疫苗接種受到關注,近來癌症門診最熱門問題包括,「癌症病人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化學治療期間能接種COVID-19疫苗嗎?」、「輝瑞/BNT疫苗、莫德… 詳全文 >
-
有「癌中之王」、「不死癌症」之稱的胰臟癌,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值得注意的是,胰臟癌發生在胰臟腺管的癌症,稱為「胰腺癌」,佔胰臟癌90%以上。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提… 詳全文 >
-
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 詳全文 >
-
發生於氣管、支氣管及肺泡上皮細胞的癌症,依組織類型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可細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或大細胞癌;而小細胞肺癌的特徵是,被發現時多半已惡化。隨著老化,發病率也會… 詳全文 >
-
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患者千萬別延遲就醫,尤其,名列好發癌症第六名的頭頸癌,如果未就醫治療追蹤,恐有奪命風險!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婁培人教授表示,一旦罹患頭頸癌,其平均餘命與男性國人平均餘… 詳全文 >
-
乳腺所生的癌症,女性病例壓倒性的多;又以中高年病患較多,但是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乳癌會出現無痛性腫塊。出現頻率從高至低為乳房外側上半部、內側上半部、外側下半部、內側下半部、乳暈部位。乳頭出現…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