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說痛風只有天冷時才會發作?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痛風的成因主要和人體內濕氣過多、痹阻經脈,導致人體氣機循環不暢有關。因此,天熱時節也是痛風的高好發期之一,尤其台灣氣候潮濕、悶熱,更易導致濕熱… 詳全文 >
-
一說到濕,人們就想到「去濕」,想到「排毒」,很多人會為此吃瀉藥,吃去濕偏方,刮痧、拔罐之類的。拉完肚子之後短暫的輕快,刮痧、拔罐時出的紅印、水泡,讓人覺得毒和濕也隨之而去。事實上,大便不是身… 詳全文 >
-
**如果年輕時腎功能未老先衰,也會早早出現夜尿多的問題。睡覺平臥的時候,血液流到腎臟的量增加,這個時候,腎臟就要發揮更大的回收功能,確保血液中水分的回收。但人的腎功能會隨著增齡而下降,回收減… 詳全文 >
-
只有冬天養生要進補嗎?其實,炎炎夏天也需要「涼補」,才是養生王道!尤其,暑前後是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抗暑降溫」幾乎可說是全民運動!為了消暑一不小心冰品吃太多,就可能使濕氣入侵,而傷脾胃… 詳全文 >
-
體內濕氣排不掉,總是睡不好鬧失眠,此外,容易水腫、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都與濕氣聚積息息相關!常常在路邊可以看到專賣茯苓糕的小販,茯苓糕的主角就是茯苓。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寧… 詳全文 >
-
近來高溫炎熱,午後更時不時出現雷陣雨,悶熱多變的天氣,也讓不少民眾開始頻繁出現皮膚搔癢的症狀。尤其,特別容易集中在手、腿、關節等部位,且不管怎麼搔抓,還是癢個不停?王心眉中醫師提醒,小心可能… 詳全文 >
-
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生活中濕氣無孔不入,而且從來不孤軍作戰,總要與體外的邪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濕氣遇寒成為寒濕。如何判斷我們身體裡是否有寒濕呢?看看身體發出的十個求救信號,就能做… 詳全文 >
-
隨著夏日腳步接近,明明外頭陽光普照,是適合外出的好天氣,但卻老是覺得全身疲勞、嗜睡、提不起勁,甚至伴隨有胸悶症狀?吳明珠中醫師表示,這可能是體內濕氣太重導致!建議大家不妨可以適度調整日常生活… 詳全文 >
-
連日梅雨炸彈,全台都受到大雨襲擊,大雨過後竟有人發現手指、腳趾側開始出現小水泡,周圍皮膚泛紅,並且有灼熱感,尤其搔癢難耐,感到十分困擾,於是求助於中醫師。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 詳全文 >
-
梅雨季帶來滯留的鋒面,各地暖熱潮濕,很容易孳生細菌,在體內產生發炎。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濕氣入侵體內,可能造成中醫所謂的「內濕」,於是出現肌肉關節酸痛、腹脹、口臭、下肢水腫,以及女性白帶增多等… 詳全文 >
-
濕氣是萬病之源!這幾天氣溫往上飆,大家開始拚命吃冰、喝冰飲料,為了開脾胃吃一堆生菜沙拉,導致濕氣在體內累積,影響消化功能,出現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疲倦,甚至精神不能集中等症狀。奇美醫學中心中… 詳全文 >
-
許多家長認為,感冒常是孩子受寒引起的。實際上,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任何一種都可能引發感冒。所以,如果是因濕邪導致的感冒有兩種:寒濕感冒、暑濕感冒。 詳全文 >
-
許多人每到春天就特別有感,明明有睡飽卻還是每天狂打哈欠,感覺昏昏欲睡、提不起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康涵菁中醫師表示,其實上述症狀正是中醫所謂的「春睏」現象,民眾不想被瞌睡蟲附身,別忘了順應天… 詳全文 >
-
驚蟄至,春雷起,代表萬物甦醒、冬天走遠囉;但春季日夜溫差大,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對於患有三高的病患、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年長者,都會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的機會。 詳全文 >
-
痛風就像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蹤,事先毫無發作先兆,卻每次都讓你痛不欲生?想要避免痛風發作,除了少碰酒精、高普林食物,還可以怎麼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中醫…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