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常传出有女性朋友遭人施暴的新闻,家暴案件频传,其中以亲密伴侣间的暴力最为普遍。根据卫福部统计,一半以上施暴者是亲密伴侣,家暴及亲密关系暴力案件中,女性仍是多数明显的受害者。卫生福利部草屯… 详全文 >
-
大家都说小孩「2岁猫狗嫌」,不仅爱说「不要」,还动不动就生气打人,究竟小孩打人举动是哪里学的?我们该怎么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一起来看看这5点建议。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表示,许多研究指出攻击行为… 详全文 >
-
其实我也不想打小孩,但失控的那天是在女儿两岁时,在浴室门口,我强迫女儿遵守睡觉时间,结果她脾气闹很大。 再三要求都没用,我气到拿衣架重打在她屁股,后来我才明瞭,其实,孩子只是自我中心观点,不… 详全文 >
-
根据卫生福利部于106年进行首次调查,每5名妇女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曾经遭受亲密伴侣暴力。在各种暴力型态中,以精神暴力盛行率16.76%最高,其次依序是肢体暴力7.97%、经济暴力7.20%、… 详全文 >
-
其实原本想把标题订成「在养育小男孩长大的过程中,对他更温柔一点」。不过更精确来说,应该是「恐惧孩子被性侵或成为加害人」这个议题上,我们要给男孩女孩一样的标准。 详全文 >
-
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若是常常用语言威胁孩子,管教非常严厉却又缺乏时间督导,很少花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有花心思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亲子之间的依附情感薄弱,无形中养成孩子反社会人格倾向。 详全文 >
-
成天暴力相向的人,看起来会很凶恶吗?还是反而长得平凡无奇?就像寄居蟹将真正的身体藏在坚硬外壳里一样,「那些人」,也是带着各式各样的面貌在过生活。 详全文 >
-
「叫你不要打弟弟,怎么讲不听呢?过来罚站!」当家里出现儿童暴力行为,许多父母习惯用处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殊不知这么做治标不治本。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请放下打骂,用专家教的6个步骤帮他走出情绪… 详全文 >
-
医院急诊室,有时会上演暴力事件,造成第一线医护人员因此受伤,防不胜防而人人自危。事实上,医院的精神病房,也是暴力行为发生的高危险处所。为了防患于未然,宣示医疗暴力零容忍的立场,台北荣总医院特… 详全文 >
-
在许多演讲的场合中,当我与家长们讨论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时,总习惯先做一个调查。我会先问家长:「当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时,你们的态度如何?会鼓励孩子反击动手打回去的,请举手。」 详全文 >
-
许多成人对于玩具的性别区分,背后隐藏的忧虑是:「万一男孩长大以后不够阳刚怎么办?」比起「女孩玩刀枪」,很多大人对「男孩玩娃娃」更感到恐惧。 详全文 >
-
有状况的孩子,就是需要帮忙的孩子,没有人想故意犯错、没有人想要被处罚、没有人想要学不会,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每个犯错的孩子,行为背后都有它的意义,如果愿意在下课时间,静下来看他和同学相处的模式… 详全文 >
-
Mitch和Marty从小就不怕生,个性活泼开朗,能快速适应新环境,不管大人或小孩,他们都能很快地和对方变成朋友,常常在公园或亲子馆牵着刚认识的小朋友或是家长一起玩。最近看到新闻上层出不穷的… 详全文 >
-
回应言语暴力时,应该坚定、清楚地说话,抬头挺胸,直视对方,深呼吸,让腹部随吸入的空气而扩张。 学习辨识、回应言语暴力,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努力、决心与付出。即使伴侣停止谩骂、轻视你或使用… 详全文 >
-
言语暴力是伤人的,尤其是当伤人者否认自己的行为。如果受害者对伤害行为的认知遭到对方鄙视,又无法证明自己的现实,他所感受到的混乱也是一种伤害。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