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患者中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大宗,但仍有諸多不同類型失智症如:腦血管疾病、額顳葉失智症、路易氏體症等情況。安南醫院神經內科蔡銘駿主任表示,為了及早確診及早治療,目前透過先進的「類澱粉蛋白正… 詳全文 >
-
9月為「國際失智症月」,很多人常誤以為失智症是腦部退化,但豐原醫院神經內科顧問醫師廖益聖表示,其實失智是腦部生病而非退化導致!若想要有效預防失智發生,民眾平時應多加強訓練自身的手腳運動能力及… 詳全文 >
-
端午節是傳統的民俗節日,許多習俗也是多年來的經驗累積,包括:屈原、汨羅江、包粽子、艾草、香包、白蛇、許仙、立蛋等,也添增了許多可以懷舊的題材。日前八里療養院附設中和樂活心坊瑞齡社區服務據點,… 詳全文 >
-
知名電影演員羅賓威廉斯,因為罹患路易氏體失智症(簡稱DLD),出現症狀包括:僵硬、步態不穩和意識混亂等。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何應瑞教授研發團隊證實,「頭孢曲松」(ceftriaxone)可以… 詳全文 >
-
這趟旅行出發前,我翻遍網路尋找各種預防失智的方法。根據網路上看到的建議,我在阿嬤的手機安裝應用程式,開啟打地鼠遊戲,對遊戲沒興趣的阿嬤勉為其難地玩了起來。她要抓地鼠,卻老是點到不相干的地方,… 詳全文 >
-
年節將至,若家中成員有失智長者,年節期間突然頻繁的人際互動與飲食調整,可能造成其身心上的不適。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暨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提醒,家有失智長者的朋友,應做好年節飲食與出遊… 詳全文 >
-
要是自己照顧的對象年紀越來越大,不光肉體上,就連精神上也會出現種種狀況。以我母親為例,要是受照顧者已經出現失智症和老人憂鬱症的症狀,和照顧者之間也會變得難以溝通。 詳全文 >
-
隨著農曆過年即將到來,建議做兒女的,如果和長輩住在一起,不妨可趁家裡做年前大掃除的時候,多注意長輩的居住環境安全。因為長輩對周遭環境的反應力不如年輕人的迅速,所以要了解長輩在居家生活時可能潛… 詳全文 >
-
大家都知道養成運動健身的好習慣,不僅能滿足你想要達到減肥減重緊實瘦身的目標,更能維護身心靈的健康。VOGUE帶你快速搞懂運動與身體的關係,並且為你整理出為何要運動的10大理由! 詳全文 >
-
近來十分受矚目的腦霧現象與失智症,都是大家很關心的健康話題。我覺得「腦霧」這名字取得傳神,大腦像有一層迷霧壟罩一樣,想不清楚、搞不清楚,迷惘迷濛,原本很會的事做起來超不順手、原本記得的一時間… 詳全文 >
-
今年1歲半的小女童,出生時聽力篩檢未通過,確診罹患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中山附醫人工電子耳中心溫惟昇醫師表示,建議家長自女童6個月後啟動聽能復健,並待女童屆滿周歲後植入人工電子耳。而… 詳全文 >
-
75歲李爺爺是街坊知名的饕客,卻因罹嚴重牙周病,成了「無齒之徒」,近年來僅能如幼兒選擇軟爛食物,對生命喪失熱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表示,為了讓爺爺重拾享受美食的樂趣,經評估爺爺年… 詳全文 >
-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驚人,內政部去年4月宣告全台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進入「高齡社會」;再過8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20%,成為「超高齡社會」。至2019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8萬… 詳全文 >
-
那麼,這門「防老」功課該如何準備呢?陳亮恭認為50 歲以後,「吃」非常重要,不但要控制總熱量,還要聰明攝取營養素。因為他強調,人生要如何過得完全不受年齡的牽絆,有兩個最重要、應該要做好的外在… 詳全文 >
-
失智症海嘯來襲,及早診斷失智症類型,能幫助醫師精準用藥、減少病人藥物負擔。安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銘駿指出,現在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Amyloid PET),可以幫助臨床醫師釐清認知障礙病…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