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極容易被忽視,但一旦進展為慢性肝炎或肝癌,後果將十分嚴重。根據2024年全國大規模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高達53.3%的受檢者檢查出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為恭醫… 詳全文 >
-
胃癌在台灣長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列,而罹患胃腺癌進行半胃切除手術之後,仍然要依照醫師囑咐用藥,如果未遵照醫師囑咐自行停藥,小心癌細胞復發,殘留的半顆胃又來找麻煩,即所謂的「殘胃癌」。衛生福利… 詳全文 >
-
每年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而當肝臟發炎厲害的時候,即會出現黃疸表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璞表示,黃疸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而非單一疾病。當皮膚、眼白,甚至尿液出現明顯… 詳全文 >
-
肌少症恐怕不只是年老體衰的結果。一項由陽明交大與臺北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荷爾蒙GLP-1竟會直接抑制肌肉的再生與修復,成為肌少症前所未見的新成因。這是全球首度證實腸道荷爾蒙對肌肉生成… 詳全文 >
-
皮膚發黃、體重驟降、尿色深勿輕忽,小心膽管癌找上門!66歲張先生近半年出現體重無故下降4公斤、胃口變差、整天提不起勁。近一週更出現皮膚和眼白發黃、皮膚發癢、尿液呈深褐色,而到急診就醫。大千綜… 詳全文 >
-
根據研究統計,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中,超過5成會出現慢性胃炎,同時是9成以上十二指腸潰瘍與高達8成胃潰瘍的主因。更值得警覺的是,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六至十倍。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胃… 詳全文 >
-
瀰漫型胃癌是十分棘手的惡性腫瘤,特徵是癌細胞分散在胃壁上,通常包括印戒細胞,也就是印戒細胞型胃癌屬於瀰漫型胃癌的一種,形狀宛如刻印戒指而得名。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印戒細胞型… 詳全文 >
-
不要輕忽胃食道逆流症狀,如果未妥善治療反覆發作,恐因胃酸會腐蝕食道下緣,產生巴瑞特氏食道炎,甚至有發展成食道癌的風險。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馮啟彥表示,一旦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無法解決,目前已… 詳全文 >
-
據研究指出,台灣罹患大腸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遠超鄰近國家日韓。不僅如此,大腸癌也有年輕化趨勢,而不良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則是需要關注的風險,不可小覷。針對如何與壞菌抗衡、… 詳全文 >
-
出現右上腹痛、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別輕忽,小心是膽結石導致膽管阻塞,造成肝囊腫(俗稱肝水泡)感染形成肝膿瘍,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智翔表示,膽結石隨膽汁流動至…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