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於今2日早上於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醫院進行輸尿管鏡手術,手術過程歷時45分鐘,醫療團隊成功使用雷射將1×0.5公分的結石擊碎並取出,腎水腫情況已明顯改善,身體狀況良好,精神狀態穩定,將住… 詳全文 >
-
肛門廔管是肛門的慢性發炎性病灶,好發在青中年人,有機會產生惡變,必需小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精治療肛門廔管的大腸直腸外科謝明皓醫師表示,肛門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LIFT)是近年來提出治療… 詳全文 >
-
隨著飲食西化與生活型態改變,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克隆氏症與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每十萬人中分別有8.3與19.6人新診斷出克隆氏症與潰瘍性大腸炎,且發病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臺中榮總… 詳全文 >
-
自114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不僅為高致死率的兩大癌症迎來治療曙光,醫師及患者擁有更多治療選擇,可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並減輕… 詳全文 >
-
肝癌長年盤踞國人10大癌症榜中,而C型肝炎是主要風險之一,台灣宣示要提前在2025年消除C肝。而要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主動篩檢、積極治療是關鍵!國民健康署自109年起擴大提供45至79歲民眾… 詳全文 >
-
胃腸道基質瘤(GIST)是一種軟組織腫瘤,是僅次於胃腺癌的第二大胃部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影像診斷技術進步及腸胃內視鏡檢查的普及,胃壁「黏膜下肌肉層腫瘤」發生率逐年提升。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 詳全文 >
-
大腸憩室炎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糞便卡在憩室內造成糞石,進而對憩室內的粘膜產生慢性發炎,嚴重的憩室炎還會引起腹膜炎,造成膀胱及陰道廔管或腸穿孔,需要緊急手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 詳全文 >
-
醫學上,將膽結石卡在膽囊管(cystic duct)或膽囊頸部,而從外側壓迫總肝管或總膽管,造成膽管局部或完全地阻塞,稱為「Mirizzi症候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主任袁天民醫師表示,… 詳全文 >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約70%的免疫細胞集中於此,當長期消化不良,可能意味著腸道功能受損或失衡,進而導致腸道發炎,甚至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 詳全文 >
-
化學治療是治療癌症的傳統療法之一,但若癌友體內潛藏B肝病毒,可能要當心化療後肝病加劇!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江明峯主任提醒,癌症病人化療前進行B型肝炎相關檢測尤為重要,檢測結果能幫助評估患者…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