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調查顯示,新手媽媽的產後憂鬱指數亦節節攀升,超過8成以上孕產婦的憂鬱指數亮紅燈,且有67%「曾有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造成產後憂鬱的原因,不在於生男壓力,反而是經濟壓力和整體環境的變遷… 詳全文 >
近來美國和挪威兩地的研究人員紛紛提出類似研究,指出使用臉書會啟動腦中的「反饋機制」,得到類似進食、賺錢或性愛的滿足感,這也可解釋為何高達8成5的現代人都出現程度不一「臉書上癮」的狀況。 詳全文 >
由董氏基金會發起的「企業舒壓日」,訂立每年5月的第1個星期一,與企業合辦系列舒壓體驗活動。7日邀請「甜心教主」王心凌代言,呼籲上班族辛苦工作之餘,記得讓自己休息放鬆,現場也與教練示範拳擊有氧… 詳全文 >
研究發現,參與體能活動,能帶來興奮與熱情,擺脫憂鬱情緒。美國賓州大學針對190位大學生,進行生活紀錄調查,發現經常從事體能活動,能讓心情愉快活躍,遠離憂鬱情緒;董氏基金會曾連續3年,針對國內… 詳全文 >
為了降低燒炭自殺的比例,新北市自5月起採「非開放式陳列」方式販售木炭,衛生局今前往抽查,發現轄區內超商及大賣場已配合政策,不再將木炭放在顯眼且可自行取得之處。 詳全文 >
美國和紐西蘭一份共同合作的研究指出,很多上癮的人明知道那百害而無一益,卻怎麼都克制不了自己的慾望,而這種「低自制力」其實在孩提時代就看得出端倪;換言之,如果能及早預測到長大會出現的偏差行為,… 詳全文 >
加拿大一組科學家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不但復發的機率偏高,容易造成消化道或性功能障礙等問題,平均壽命甚至會因此縮短。 詳全文 >
不孕是眾多夫妻之一大夢魘。由於現今生活型態緊張、環境荷爾蒙、結婚及生育年齡提高、性行為開放、婦女就學、就業、生活忙碌而延遲懷孕、生產等,導致不孕率在過去數十年間提昇,跟著而來的是壓力創傷也變… 詳全文 >
日前一名幼童因2歲仍無法講出10組有意義的字詞,遠比正常小孩的30、40組以上字組少,令爸媽懷疑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後來經過早期療育特別門診醫師的評估後,發現該名小孩患有「自閉症」,除了語言… 詳全文 >
美國一位名叫多娜(Donna Alexander)的商人開設一家擁有各種情境的「憤怒屋」,讓內心充滿怨氣的消費者只要繳交新台幣700多元,即可在幾坪大的空間中,隨意揮棒打砸家具,並藉此「一吐…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