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全人口中平均每1百人中就有1位罹患心房顫動,隨著年齡增加,罹病率愈高。60歲以上,每1百人就有4人,80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因為心房顫動會導致臨床心臟衰竭及缺血性腦中風機率大增,所以在逐漸老化的未來社會是不可輕忽的重要醫療課題。
心房顫動會有較高的腦中風風險!1個月的死亡率高出3倍
心房顫動患者可以完全沒有症狀或輕微心悸,一般也會有氣促、胸悶、頭暈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心臟衰竭,休克或者昏厥。值得注意的是,心房顫動會有較高的腦中風風險(約8-10倍)。合併心房顫動的腦中風,1個月的死亡率高出3倍,同時中風後的殘障程度也比較嚴重。
心房顫動好發族群包括:高齡、有腦中風病史、心衰竭等患者
心房顫動好發族群主要包括:高齡(70%以上的心房顫動病人年齡大於65歲),且男性多於女性,以及有腦中風病史、心衰竭、二尖瓣疾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左心房肥大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根據之前的研究,心房顫動約會增加8-10倍腦中風的風險,且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預後很差且復發率高。因此,如何有效地預防中風的發生,是處理心房顫動病人時最重要的課題。每個心房顫動病患的中風風險並不是完全一樣的,風險的高低取決於病患的年紀和是否有其它系統性疾患。目前建議使用CHA2DS2-VASc分數系統來評估病患每年的中風風險。CHA2DS2-VASc分數從0分到9分,分數愈高,每年的中風機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