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中医瘦身法,例如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等。其实中医将肥胖分成4种类型,依据不同的成因所导致的肥胖,也需透过不同的饮食调养获得改善;以及推荐按压耳穴上的“饥点”,以抑制食慾,达到体重控制的效果。
中医理论将肥胖分为4类型:
1.肝郁夹湿型:
外食族摄取过多油腻、重口味,不知不觉就进食过量,其水谷精微在体内堆积成为膏脂,当过食伤害脾胃功能,使身体运化功能减弱,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使人臃肿肥胖。中药治疗以清肝泻火、健脾渗湿为主,治疗用“柴胡疏肝汤”合“五苓散”加减。
2. 胃腑积热型: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经过胃的消化,精华部分由脾运输至五脏六腑,进食过多易造成脾脏“死机”,“滞脾”则易肥胖,又因常暴饮暴食,胃中积热,胃热易引起饥饿感,造成不断进食的恶性循环,成为顽固型肥胖。中药治疗为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以“轻身散”调理。
3. 脾虚痰湿型:
中医认为久坐好静易伤气,气血易运行不畅,致脾胃呆滞、运化功能减低,水谷精微不易被送至全身充分利用,於是化为膏脂与水湿,留滞脏腑经络导致肥胖。中药治疗以燥湿化痰、健脾益气为主,建议使用“防己黄耆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4.痰湿阻络型:
脾胃虚弱,则营养运化机能不足,运化不足又是痰湿之源,水湿留滞脏腑经络形成肥胖。中药治疗以化痰散结、疏经活血为主,用二陈汤调理。
营养师李婉萍在其《全食物瘦身密码》一书中表示,除了,认清中医4种体质,并加以对症调理之外,她提出掌握减肥3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