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20/2/27 下午 01:42:06

孩子不上学、拒绝会谈?家长与老师该如何让他说出内心话?这样做促进沟通

(關鍵字: 上學 , 溝通 , 家庭 , 學校 , 對話 , 晤談

依莲独自来了

依莲来见我了,独自来见,不想任何人陪同。依莲从拒谈,到愿意谈话,我归纳除了运气之外,还有几部分:接纳她不来→传达我的关怀→觉察自我内在→倾听母女的声音→我与一家人内在连结→主动询问并且邀约→我确信她们都愿意活得更好。

我们再次见面,问依莲怎么愿意来。她只有耸耸肩,说不出所以然,随即跌入沉默深渊,默默不语了。我们进入安静时空,时间如斯平滑纯净,如湖水澄澈微明。我觉察自己内在。

内在安静且深刻,我时时刻刻觉察,成了多年的习惯,之前我安然聆听她们诉苦,此刻安然面对依莲的缄默。

“现在发生什么了?”我指着依莲的心。“不知道!”依莲停了一会儿,摇摇头。我们又进入了安静,依莲也很接受安静。

父母、师长、协助者在此刻,往往急于打破安静,起因是“内在”有了尴尬、不安、焦虑与紧张,常常还未照护自己,就做出了应对的言行。安静即是停顿时刻,觉察与安顿自己,也让孩子停顿、沉淀,再与孩子做出连结。

我想要照顾依莲的心,最直接的方式是关心“此刻”,她在“当下”的内在有什么发生。情绪是心灵的讯息,我的关注是让她觉察她在这个“当下”,有什么情绪在波动。

停顿一会儿,我问她,此刻有什么感觉。她摇摇头,表示没有感觉。

会焦虑吗、紧张吗、不安吗、生气吗、难过吗……?依莲仍旧摇摇头。

“那身体呢!身体有任何感觉吗?”一般人不容易觉察情绪,但是对身体的觉察容易一点。“肩膀有一点紧紧的。”依莲低着头说。我邀请依莲感觉肩膀的紧,并且接纳这种紧的感觉。依莲停顿片刻之后,泪眼汪汪,啜泣起来……

这个做法,我在《心教》一书曾介绍,是打开孩子内在的方式。很多人见这样的引导,多半觉得魔术般神奇,其实是简单且自然的道理。

因为一般人不懂爱自己,亦不了解自己。一般人以为的爱,常止于满足期待,然而爱并非如此,不是执着于满足“贪爱”,而是一种真正的“关爱”,关爱来自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始自于“觉知”。聚焦在肩膀的紧,就是一份对身体的觉知,亦是一份初始的关照,这亦是以“正念”引导对话。

当依莲意识肩颈的紧,这便是接触自己身体,觉知自己的身体。觉知自己身体,意识真正承认之后,接纳就开始发生了,被自己接纳即是被爱,情绪的感知就能自由连结。

正如一个委屈的孩子,被父母关爱、呵护,就能安全述说生气、委屈与受伤。依莲说,自己感觉很愤怒。

从身体的意识进入,接触内在的愤怒,愤怒的图像容易出现,事件也很快被识别,透过语言不断述说出来。

依莲夹杂着复杂情绪泣诉,她愤怒老师的“粗暴”对待,只在乎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当她成绩掉下来,日子也从云端掉入地狱。她说出深藏的痛苦,她根本没有好朋友,同学暗地里较劲优劣,尤其是面对功课压力时,更是如此。

依莲感到无比孤单,还有伴随着害怕,这些从来不为人知,也不会有人在乎。以上依莲的诉说内容,我只是倾听与提问。

我好奇她发生什么事情?

好奇她内在有何感受?

好奇她对感受觉知吗?接纳吗?

好奇她的应对方式?

好奇她对老师的解读?

好奇她家庭如何应对?

好奇她期待什么吗?

好奇她如何看待自己?

接着,我要好奇她这些感受怎么发生,想法如何发生,行为如何发生。这份好奇带着我的接纳,与我对自己的觉知,而不是陷入一个建议者、说教者、压迫者、指责者的纠缠身分,那不会为她带来力量。

熟悉萨提尔模式的人,可看出这些简单的提问,是在冰山各层次进行。除了让我理解她,也让她对自己多一份觉知,帮助她为自己更负责任。

本文出自宝瓶文化《萨提尔的守护之心》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