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0/2/27 下午 05:20:27

让孩子做决定的6大好处!不是放纵不管,而是协助他们学习独立、自主

(關鍵字: 教養 , 獨立 , 自主權 , 選擇 , 決定 , 智慧

有些例外的情况不该让孩子选择。如果这位十二岁的女孩听不进去优缺点的分析,也不愿意寻求建议,此时就不适合让她决定。孩子必须愿意聆听并仔细思考所有选项,这是必要的前提,否则没得商量。

另外,如果孩子的思考功能受损,例如有严重抑郁或自杀倾向,“由你决定”也不可行,因为不清楚他们是否希望自己拥有成功人生。抑郁症的部分症状就是思想会扭曲,患者无法清楚思考。相同的道理,如果孩子有依赖酒精、药物或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也会无法做出适当选择。当孩子暂时无法自行考量,家长就需要代替孩子选择。不过一般情况下,“由你决定”的大方向原则仍然适用。

对孩子说“由你决定”的六大理由

一、科学证据支持由孩子决定。

当一个人拥有做决定的空间,那么当他面对其他事时,也会觉得自己有办法够掌控情况。此时的大脑不只在学习如何做出困难的抉择,也在保护自己免于无助感带来的压力。孩子拥有自主权,内在动机会更强,对大脑也更有益。孩子管理压力、克服挑战的经验愈多,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就愈能调节杏仁核。

我们在工作上遇过许多熟悉青少年脑部研究的家长,他们知道这时期的孩子喜欢冒险(就算这些风险看来很愚蠢),特别是有朋友作伴时。这些爸妈很清楚孩子的前额叶皮质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如果要等到孩子的大脑成熟才让他们做决定,这样并不合理,毕竟这样得等到他们三十岁左右才行。大脑的发育是随着使用的情况用进废退,如果家长能鼓励、要求青少年自己做决定,等于是提供他们宝贵的经验,有机会诚实评估自己的需求,留意自己的感受和动机,权衡各个选项的利弊,试着找出最适合的答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的大脑去习惯处理艰难的决定,并承担这些决定的责任。这点很重要,对于孩子的未来大有好处。

二、孩子不应该觉得自己只是爸妈的附属品。

爸妈企图主导孩子的生活时,短期内就算看到好处,长期而言仍是损失。一旦孩子觉得受到逼迫,就经常会抗拒对他们有益的事。还记得麦特为了违抗宵禁,宁可被锁在家门口吗?就算孩子刚好是愿意顺从的个性,不代表就不会有后患,等到他们长大后过着成功的生活,会自认是冒牌货,不是凭一己之力量成功。谘商师兼作家戈特莉(LoriGottlieb)曾在《大西洋》杂志发表的文章当中提出,她有许多个案都已经二十多岁了,都是好家庭出身,也拥有看似令人称羡的生活,为什么仍会莫名忧郁?这类病患最初难倒了她,直到后来她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临床关注的焦点向来是如果家长没有把为人父母的职责做好,会如何影响孩子。”她写道:“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家长把小孩照顾得太仔细了呢?此时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戈特莉用学步期的小女孩为例探讨。孩子跌倒时,还没来得及意识到发生什么事,爸爸或妈妈就已经冲过去扶她,因为家长竭尽全力想要避免孩子受苦。可是,孩子受苦时,虽然让旁观的爸妈也难受,对于孩子培养复原力却是必经的过程。爸妈是太过心疼舍不得看孩子受苦吗?或者,是他们需要感觉到孩子需要自己?

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直升机父母以及过度照顾造成的后果。奈德老师有个学生莎拉准备出国一学期,跟爸妈一起来找奈德讨论。见面时,莎拉的爸妈说明了对于这个学期有什么目标,还有担心哪些事,也提出“她会错过数学课,我们该怎么办?SAT测验要怎么好好准备?”诸如此类的问题,全程几乎都是爸妈在发言。最后,虽然他们制订出大家都赞同的计划,奈德总觉得莎拉不大自在,于是,下一次他安排两人单独会面,询问她内心真正的想法。

“计划没什么问题,”她回答,“有问题的是‘我们’。”

“什么意思?”

“我听到的永远都是‘我们这次得拿高分’、‘我们今年要拿到好成绩’、‘我们要写出更好的自传’。”显然,莎拉的挫折感已经压抑了一段时间,“写自传的又不是我爸妈,明明就是我。根本没有所谓的‘我们’可言好吗?每次听到他们那样讲都让我受不了。这是我的人生、我的学业,包括烦死人的自传也是要由我来写。”

记得你在前面读过的魔法金句吗?“由你决定,我相信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能力做出考量周全的选择,也懂得从错误中学习。”莎拉的爸妈所传达出的信息恰恰相反。莎拉其实是个天资聪颖、学习动机也很强烈的孩子,她接收到的信息却永远都是爸妈不相信她的选择,甚至从不考虑该让她自己做决定。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