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1/4/14 下午 03:12:50

大腦以醣類為能量?沒有醣脂肪無法燃燒?名醫帶你打破「反減醣」6大迷思

(關鍵字: 大腦 , 碳水化合物 , 蛋白質 , 迷思 , 減醣

曾經有人跟我說,「魚跟肉裡也不是完全不含醣,我搞不清楚攝取幾公克以內的醣才是正確的,根本沒辦法認真執行。」也就是說,即使限制醣類,也沒辦法做到完全不攝取(順帶一提,每日建議的醣類攝取量為四公克以下)。

如果對飲食法的條件設定得這麼嚴苛,反而難以執行。我在探索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時,始終抱持「即使只有一點點可能,也可以試試看」的想法。在我認識的人之中,也有一邊笑著說「沒辦法啊,偶爾還是會不小心吃到碳水化合物啦」一邊輕鬆實踐的人。

確實沒有一條明確的界線畫分什麼是對的方法,什麼是錯誤的方法。反過來說,也沒有說非要用哪種方法不可。人沒有辦法透徹真理,但即使有不了解的領域,還是可以從當中找出值得運用的部分,讓自己通往更好的層次。

迷思3:減少醣之後反而吃更多!

向擁有實踐經驗的人詢問意見,是為了不變成紙上談兵,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比起「甜食是另一個胃」的籠統說法,對我來說,從生理學的角度闡明「吃甜食會因血糖升高或降低而變得無法控制食欲」才是更有力的論述。

每當我聽到有人說「控醣後反而不小心吃太多」的時候,就忍不住心想:「你真的有實踐過嗎?」因為只要試過的人就會知道,限制醣類具有抑制食欲的效果。相反地,也有人認為「不吃醣會演變成進食障礙」。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想法,難道世界上的進食障礙,能夠透過攝取醣類來治好嗎?

限制醣類時應該要注意的是「卡路里不足」的問題,以及暫時性的低血糖症狀。雖然也有人擔心因此罹患高血壓,但這終歸只是暫時性的症狀,只需透過堅果類確實補足卡路里,或是透過攝取胺基酸的保健食品讓蛋白質能夠正常代謝就能解決。

迷思4:營養均衡攝取才是正解

美國糖尿病學會曾經發表過以下的專家建議:「營養均衡的飲食沒有臨床實證」。有吃魚的民族,也有食用昆蟲的民族,每個人的腸胃狀況也不同,無法確實得知食物進入體內後的吸收率或是否均衡。因此,強調飲食均衡的論述,其實是不符合現實狀況的,請問你會對住在沙漠地區的人說:「要吃魚貝類或綠色蔬菜」嗎?

此外,也有人抱持著「以前的人也是吃米。如果少了醣,不會造成醣的代謝異常嗎?」的反對意見。但現今的情況不同以往,戰前時代的人「食物纖維攝取量是現代人的三倍以上」、「過著一整天勞動的忙碌農家生活」、「時常吃稗子或小米」、「土壤中有豐富的礦物質」,並不能只用米與血糖值的一元論來下判斷。

不論這個世界流行什麼,都一定會有相反的意見出現。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能夠防止錯誤持續蔓延的優點。

流行的事物會產生「帕累托法則」(關鍵少數法則)作用,明明是屬於少數的情況,卻讓人自然而然感到認同,甚至控制了多數人的思想。但當流行的趨勢漸緩後,就會開始出現反對聲音,再等到流行退燒之後開始詳查兩方意見,就是所謂的臨床實證。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