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現在不想收到這方面的回饋
劃清的第二道界線是:不僅讓對方知道你有權決定要不要採納回饋,同時也告訴對方,你可以選擇是否繼續這話題,「我連聽都不想聽(可能以後也不會想聽)。」
你姊姊從好幾年前就一直唸你,要你戒菸,你也連續嘗試好幾次卻都失敗。最近,你舅舅因吸菸相關的疾病而命危,全家人都和姊姊一起唸你。你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但現在的你就是需要空間,這話題已經沒什麼好談的了,你也沒有支撐自己繼續談下去的情緒能量。
三、請住口,否則我會離開這段關係
第三道界線最為鮮明、強烈:如果你無法將自己的批判放在心裡,如果你不能接受現在的我,那麼我會離開這段關係,或是改變我們的關係(我會在逢年過節時回家,但不會和你一起住)。光是和你維持關係、受你批判打擊,就會對我的自我造成傷害。
我怎麼知道需要劃界線了?
一開始,你會產生一種焦躁不安的感受或想法:我快受不了了;我太失敗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樣太超過了;我永遠沒辦法把事情做好;我就是不夠好。然後,你會心生疑問:我該在這裡劃清界線嗎?但你怎麼知道對方是真心想幫助你(或是真心想要分享你令他們擔憂的行為表現),還是這段關係根本就失調或不健康?
世上沒有個簡單的公式能判斷出,對方的回饋是認真請求我們改變,還是暗示關係中更深層的問題。給予者也許無惡意,沒有想要控制你的意思,甚至可能深深關心你,也可能他們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或是自己本身有些問題──但這都不能改變回饋對你造成的影響,以及你的自我認同遭受侵蝕的事實。
本文出自先覺出版《謝謝你的指教:哈佛溝通專家教你轉化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