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6/9/4 下午 07:02:46

就爱PO吃喝玩乐?原来藏这心理!

(關鍵字: 臉書 , 分享 , PO文 , 吃喝玩樂

◎代表某种心境与宣示

我们透过某些社群来宣示某种心境,或呈现部分自我的样貌。一个工作常需要轮班的朋友最爱po的是钓鱼钓虾的动态,在哪里垂钓的成果最好,钓到的渔获是什么。这是某种渴望解脱与自由的想望,或者也可能是工作的沉淀与放空,当钓到大鱼再狠狠地烹煮吃掉它时,心中会不会有把噬血老板给吃掉的快感?

我的学妹因为工作之故,从原本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跑到了只有十万人的乡镇工作,虽然不能说多乡下,但对于一个爱时髦热闹的女孩来说还真是不太适应,为了排遣平日的清淡生活,她开始进行在地的美食任务,下班时就寻觅大街小巷的好料,展开地毯式的吃喝,然后上传分享,配上360度的摆盘角度。

从“这辈子必去”,到“美到可以忘记工作疲惫”,到“CP值超高”,

让人直流口水的食记,会让我们忘了她所处的地方有多偏远不便(是秘境美食的概念吗),误认为其实她过得很爽嘛,至少还有趴趴走的热情。吃喝就是代表生活的不服输,再怎么苦闷的条件,总有办法藉由最基本的满足,达到最基本的快乐。

这宣示就是,我享受生活,乐在吃喝。你会懂我指的吃喝,绝对不是金钱的多寡,超商推出一支新口味的冰淇淋,先抢得头香发表试吃心得的人,绝对一堆人按赞;我曾做了一件有点蠢的事:排了3个小时买甜甜圈,但没有一个社群朋友笑我浪费时间,没吃过的会好奇到底值不值,吃过的则会互相应和给意见,我除了享受排队等待时的期待感觉,并忙着与周遭人打屁之余,也享受在网络上与人交会时的短暂火花,这代表我们仍真实的藉由吃喝而存在着。

◎转移生活的压力,寻找小幸运

人口愈密集,发展出的APP花样就愈多,不仅是信息的交换与提供,甚至可以定点搜寻附近的吃喝玩乐,何故也,当然是人性发展之下的市场需求。

社群的吃喝文只是随着时代演变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对生活的寄情。有人的吃喝文看似平淡,纪录每顿自己煮过的饭菜,我周遭(包括我自己)有好多把下厨当消遣当游戏、甚至当成生活态度的人,平常忙起来也许就超商随便买买、外送一个便当就解决,但当自己想玩食物时,就煞有其事的搞了个华丽的芦笋鳀鱼意大利面配焗三文鱼彩虹蔬菜,或者花一晚上烤了一个柠檬派,虽然这样有趣的时刻只占平日平凡生活的两成,而熟于网络发文的我们,也不至于把别人这种片刻的消遣或欢愉误认为生活的全部。

至于如何操作这些吃喝文,我有几个观察:

*寻常的信息介绍固然好,能加入自己当下想法或心情的更赞。能感动到自己的才有机会感动到别人,例如这个卤肉饭跟小时候在家里的记忆一模一样,看着老爸为自己煮一碗面线当宵夜更是带点洋葱。

*分享不忘兼助人,才能扩大了吃喝的范围,共享其乐趣。例如有更多人不吝提供自己的旅游经验,虽不是玩家不是专家,有的是切身经验的分享,累积许多信息下来,世界距离更短,梦想更近。

*纯娱乐,自娱娱人效果佳。例如想做蛋糕变成发糕;烤面包忘了放酵母烤成石头;人到机场才发现行李箱还在台北车站;用卫星导航开车结果导到稻田中央(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些很有“笑果(效果)”的贴文,会让自己与别人一整天心情很好。

我不断地提到,吃喝玩乐这些事很有趣,可以是单纯的快乐,也可以有附加价值的快乐,在台湾有个偏乡的小学老师想为她的乐团筹募学费,办了北中南几场售票音乐会,但票房并不佳。那是一间位在台湾南投深山里的原住民迷你小学,从南投市开车还要两个钟头才会到达,老师很着急透过网络来宣传。当我今天看到写着“售票艰辛只售出一成”的分享文,心里想着不如也来听一场音乐会时,点进去一看票早就卖光光,又再一次惊叹网友发挥的力量。

这么容易引燃的快乐,当然会成为网友心中的首选,如果动动手指,例如买个清洁剂就能帮助偏乡小学生的毕业旅行,让他们有机会来台北看101,这更是何乐而不为,所以每天很有借口很愉悦地搜寻团购信息,网拍好货,排队美食,不亦乐乎。

压力调适的方式很多,在“有爱最美型”中我曾经提到,有些人表达晒爱,是为了转移对生活压力的注意,刻意呈现幸福的结果。“吃喝玩乐型”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状况,过度放肆玩乐这也可能是一种危险,因为吃喝玩乐回来之后,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如果没得到放松、充电的感觉,那么压力还是继续存在。

与晒爱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有些人的确会从吃喝玩乐中转移了负面的能量,却有可能借机耽溺于这样的快乐,这就是此类型的人必须注意的代价。

本文出自出色文化《网络社群读心术》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