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6/1 下午 07:24:32

脑力、骨本和肌肉,你存够了吗?年轻时必须预存「健康存摺」3大关键

(关键字: 心脏 , 肌肉 , 脑力 , 骨本 , 健康存摺

外子是心脏外科医师,专长是心脏瓣膜修补。每每开完刀后,他习惯留在加护病房照护病人至状况稳定,因此他下班回家的时间,可能是凌晨,或是数天后。身为他的太太,我知道手术是救命的事,而或许因为自己也是外科医师,了解手术难免有风险,每遇丈夫没有回家的日子,我便忍不住胡思乱想,经常食不知味,睡梦中也担惊受怕。

有一回与丈夫聊到我的恐慌,丈夫安慰我,「明天的病人体力不错,我应该可以回来吃晚餐。」隔天晚上,他果然准时出现在餐桌旁,孩子们和我惊喜不已。

另一回,丈夫预告将替一名五十多岁的女性病患动手术。他说病患的体型瘦弱,预估术后需要照顾几天。那一次,他带了换洗衣裤出门,真的过了好几天才回家。

长年耳濡目染许多医疗经验,我学到一个观念:大家平常重视的血压、脉搏,犹如口袋中的现金,只能支付眼前的生活。当身体有状况时,例如生病、动手术,以及老后,还会动用到「健康存摺」。

「健康存摺」是需要我们预存的。

一、脑力

一位七十二岁的阿伯,退休后便宅在家中,很少出门。

有一回,他因胆囊炎并发败血症而休克,幸好家人及时送医,捡回一命。胆囊切除后,他在加护病房住了两个星期。

出院后,阿伯的腹腔没有状况了,然而,智力却退化到无法自理生活。医师说生病期间,所有的器官都受影响,病愈后,器官功能逐渐恢复,但可能是阿伯平常没有训练「用脑」,所以唯独大脑失智。

现代人愈来愈长寿,想要年老时也继续活跃,从现在起,平常就要多动脑,储存「脑力」。

二、骨本

六十岁的王婆婆因为腰痛,长期在复健科做复健。有天上厕所时,她的脚绊到东西而跌倒,瞬间感觉剧痛!在医院照了X光后,显示大腿骨骨折了,原来阿婆因骨质疏松,骨骼变脆、变弱。

阿婆动了手术,置换人工股骨头。由于术后疼痛,只能坐轮椅,生活品质大受影响。

骨科医师建议,从年轻时开始便需储存骨本,晒太阳、运动,并且补充钙。年轻时若多存百分之十的骨密度,可以使骨质疏松的情况延缓十三年发生。

三、肌肉

肌肉的重要性,这几年常被强调,讲的大多是肌肉减少将会影响骨头关节,妨碍活动。

肌肉约占一个人体重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随着年龄增加,我们的肌肉强度与耐力亦随之减弱,以四十岁至七十岁为例,肌肉量约每十年减少百分之八。若不加以预防,七十岁的女性,上半身肌肉可能剩下百分之七十,下半身肌肉只剩百分之四十。

有人觉得没有肌肉,让身体显瘦、腿看起来细最好。这些错误的观念犹如平常不储蓄。医学文献记载,肌肉减少百分之十,会影响免疫系统;减少百分之二十,会影响伤口修复;减少百分之三十,容易患肺炎及疾病感染;减少百分之四十,可能有褥疮,并且增加死亡风险。

「肌肉」应该是本世纪所发现的健康存摺最重要的「存款」,原因是人体的组织二十四小时在新陈代谢,例如红血球寿命是一百二十天,皮肤表皮细胞是二十八天,细胞生成需要蛋白质,而蛋白质储存在肌肉。

「肌少症」(全身的肌肉质量减少及肌肉功能降低,与骨质疏松同为熟年常见疾病)患者除了活动不便之外,蛋白质的储存也有问题。身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受干扰,影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而原本肌肉的空间被脂肪占据,人体发炎指数增高。难怪外子要为体型瘦弱的病患动心脏手术时,事前就推论出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储存肌肉,必须从年轻时开始锻炼。年轻时运动,肌纤维数目会增加,每条纤维也会增胖;过了六十岁才运动,肌纤维只会增胖,数目无法增加。要顾肌肉,还需补充蛋白质,以及做对抗地心引力的运动,促进肌肉代谢,减少胰岛素阻抗。

丰厚的健康存摺中,必须储备足够的「脑力」、「骨本」与「肌肉」。

您的健康存摺余额,够用吗?

本文出自宝瓶文化《不老的挑战:创造理想的老后》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