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後期容易出現失智症狀
由於帕金森氏症是腦退化的疾病,約有4到6成的病患到了病程後期,可能會出現失智症的病狀;患者本來的行動障礙,已經增加照顧上的難度,後期併發失智症,會出現視幻覺、憂鬱等症狀,對家庭照顧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由於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障礙常會有反應慢、表情淡漠的表現,也因病情心中的挫折感與沮喪等負面情緒,容易隨著病情惡化而加重,當患者出現記憶力減退及其他智能退化情形時,也容易被忽略;若帕金森氏症病患合併失智症,死亡率會增加兩倍,需要格外重視,以免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
甄瑞興指出,目前醫學無法預測哪些患者會併發失智,但可以利用多運動、多動腦、健康飲食、增加日常生活社區網絡來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與惡化;延緩的時間甚至能長達3、4年以上,讓患者與照顧者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藥物控制、日常保健雙管其下
甄瑞興強調,只要按時服藥與適度運動,帕金森氏症病情是可以控制的。服用藥物有助於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在罹病7至14年內都可以維持工作,只要按時吃藥、規則運動並有充足的睡眠,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雖然不能痊癒,但生活品質和一般人一樣。
非藥物的治療很重要,萬一罹病,要適當運動,游泳、騎腳踏車都能維持肌肉發展。飲食方面,均衡飲食對帕金森氏症患者至關重要,但是,為避免影響左多巴的藥效,患者應以低蛋白飲食為原則,若有便秘症狀,也可透過補充膳食纖維來舒緩。
規律的運動有助於帕金森氏症患者復健,像是慢跑、游泳、伸展運動、太極拳等等,其中太極拳能增加心肺功能及改善平衡能力。此外,不妨增加學習機會,無論手工藝或繪畫,當成職能治療,用藝術療癒心靈,忘卻病痛,另外,多聽音樂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3期
※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自律神經失調10大高風險,中了嗎?10要訣遠離交感、副交感神經「翹翹板」失衡
手麻腳麻、刺痛感,代表快中風了?藥師:恐缺乏維生素B12,4大族群聰明補充
膽結石放著不管,恐有膽囊癌風險?名醫:遠離三高、斷食、代謝症候群5招自救
慢性便祕或咳嗽恐害子宮脫垂!張瑜芹醫師:預防子宮脫垂5個重要方法
造成催產素低下的4個原因!面對面社交連結、正向自我對話助催產素上升
9旬嬤淋巴水腫痛苦多年!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解除淋巴水腫困擾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