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5/2 下午 03:27:21

对孩子过度控制?还是太纵容?专家教你如何在教养极端间取得平衡

(關鍵字: 教養 , 家庭 , 親子教育 , 阿德勒 , 控制

教养的负面示范1:纵容

溺爱孩子就不是尊重的表现。阿德勒(Alfred Adler)是家庭治疗领域的先驱,他认为孩子生命中可能出现三种潜在的问题:(1)残疾,(2)溺爱,(3)忽视。阿德勒接着说,身体上的残缺并不是问题根源,而是因为大多数残疾的孩子都会遭到溺爱或忽视。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孩子从生长环境中学习。如果父母的行为暗示孩子“你是家里最重要的人,我们永远不应该让你不快乐”,孩子成人后很可能抱持相同想法,老是期待别人的关注和付出。如果父母在家尊重彼此、互相照顾,孩子就能趁这个机会学习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需求和想法。

孩子要长成健康的成年人,这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课。问题在于,对父母来说,爱太多反而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感觉”。至于设下规矩、拒绝孩子的要求、花时间照顾自己(和伴侣),许多父母觉得这些行为太过自私,而且还得先花上大把的时间教孩子自己去一旁玩耍-所以父母干脆选择不这么做。长期下来的影响实在令人不敢想象,任何一位和这些自我中心的人结过婚的人,都会这么告诉你的。

教养的负面示范2:控制

另一些父母认为,严格监控孩子才是正确解答。这些父母奋力抵抗溺爱和纵容,于是落入了爱太多的另一种极端“控制”。这种教养策略建立在一个误解之上:凡是关爱孩子的好父母,都应防止孩子犯错,也应尽全力防止孩子犯下任何错误。他们认为,只要父母设下严格的规定,严加鞭策,便能将孩子形塑成该有的样子。

纵容和控制是常见的两种教养倾向,同时也是爱太多的两种极端行为。为什么“好父母”很爱孩子,却选择了如此极端的方法?美国女性杂志《麦考尔杂志》(McCall’s)曾指出,过去五十年间在心理健康上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帮助父母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也没有强化父母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该篇评论检视了十大心理学杂志,却发现没有一篇文章以“健康”一词描述母子关系,这些文章总是指责母亲太过投入,要不就是疏于照料孩子。

事实上,不久前“专家”才将孩子的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患归咎于父母照顾不周(当时的专家大部分是男性,因此尤其将矛头指向母亲的疏失)-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疾病主要是遗传因素导致。到最后,认真又忧心的父母们管教孩子,往往是为了避免犯错,而不是为了教导、鼓励孩子。没有信心又困惑不已的家长最后发现,最简单的方法是任由子女摆布,或是掌控孩子所有的观念和行为。

健康的教养方式,是以尊重、鼓励又有效果的方法教导孩子。儿童心理学家德瑞克斯指出,健康教养的秘密在于温和又坚定的态度。温和的态度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则代表父母重视现在该完成的事。听起来很合理,那为什么执行起来却如此困难呢?玛莉亚(那位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的母亲)告诉我们:“在气头上,我很难拿出温和的态度。

平心静气的时候,我又常常忘记态度要坚定。这两件事感觉很难并行。”这正是让许多父母困扰不已的原因。有些父母没有心思练习如何同时表现出温和又坚定的态度,有些父母没有接触过能够同时表现出这两种态度的教养技巧,对于这种方法的实务运用也毫无概念。本书会深入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实践温和而且坚定的态度。不过,我们先来看看深爱孩子的父母还会出现哪些常见(却鲜少见效)的极端做法吧。

教养的负面示范3:出于爱的过度控制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可能出现在最难想象之处。我们来看看珍妮和女儿玛丽的故事。

玛丽十五岁,态度叛逆又爱顶嘴,上课常迟到,对师长无礼,学业也很糟。值得嘉许的是,玛丽本人也承认她在学校的表现不佳;她抱怨上课超无聊的,而且老师又不喜欢她。可是她用来批评妈妈的词语,可就尖锐得多了。

珍妮怀疑玛丽和朋友可能吸食大麻,她担心女儿会惹上麻烦。玛丽故意和她作对,不遵守使用电话和电视的规定,还时常羞辱她(母女俩常对彼此尖声叫骂,玛丽会骂妈妈是“该死的婊子”),种种行为都使珍妮愤怒不已。

珍妮把所有装有电视和电话的房间都上了锁,连她自己的房间和浴室都不放过,但最后引爆两人争端的导火线,竟然是一颗平凡无奇的灯泡。玛丽常常“忘记”随手关灯,珍妮给她的“报应”是灯泡坏了不换,所以玛丽在家里能待的几个房间都没有灯光。玛丽的叛逆行为越发激烈,妈妈订下的规矩再怎么严格都无法矫治。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