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专业,唯一最佳解答,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蔡伦造纸、蒙恬制笔,古圣先贤给了我们工具,不用怀疑,拿起工具纪录就对了。每天记录孩子“好的表现”、“不佳的表现”、“刚好的表现”。
若你可以很快地写出好的表现多于不佳表现,那么请继续保持,并给予孩子多点信心,然后请随着时间一起见证奇迹,一起看到孩子的进步。但若发现“不佳的表现”竟然远多于“好的表现”或“刚好的表现”,那就代表在你脑袋里,你对于孩子的形象是负面的,应该要开始调整一下对孩子可能有的想法了(还记得吗,好者恒好,坏者更坏),绞尽脑汁想办法多写些孩子好的表现。
此外,额外提供小小调整对孩子行为预期想法的小技巧,日本人曾有“言灵”一词,认为在言语中,有着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而心理学也有类似的框架效应(Framming Effect)一说,说明语言对于思考的影响。因此当你除了做纪录外还想要有更多调整自己对孩子预期的方式外,尝试调整自己说出口的话,从“强调负向”改成“强调正向(但不忽略负向)”的说法。如:“孩子今天又打人了”换成“孩子早上都有控制自己,不让生气恶魔控制他,只可惜下午有和人动手冲突”。渐渐的,你会发现你可以看到孩子更多不错的表现。
纪录、说话,简单好用的调整预期方式
最后,还是回到主题,期待我们对于孩子都可以有适当良好的预期,在良好的预期下,让毕马龙效应慢慢发酵,使孩子有更佳的发展表现。但若当你发现你怎么样都无法对孩子有适当的预期时,那么还是回到寻求唯一最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