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胆固醇,多数人第一时间多会直觉认为,胆固醇是“坏东西”,避之唯恐不及。但营养专家表示,胆固醇并非真的这么十恶不赦!事实上,胆固醇在人体内更扮演了转化成荷尔蒙、维生素D的重要角色。民众真正要注意的是,预防胆固醇受到外界氧化压力影响而变性,变成坏(氧化性)胆固醇,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才是!
胆固醇不完全是吃来的 8成是人体自行形成
中山医学大学营养学系教授王进昆表示,过去提到胆固醇,多数民众都以为胆固醇是吃来的。但近来研究发现,人体内高达8成的胆固醇,其实都是肝脏自行形成,只有2成左右是从食物中获得。而导致某些人体内胆固醇含量偏高的原因,则与自身的基因遗传表现有关难以改变。
除了胆固醇不是吃来的,是人体自行生成外,更颠覆我们传统观念的是,胆固醇并非完全对人体有害!事实上,胆固醇不光是存在血液中的“血脂肪”,其还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同时更是人体合成荷尔蒙、维生素D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所以民众不用谈胆固醇就色变。
胆固醇也有好坏 搞懂成因对症改善,心血管疾病不上身
王进昆教授指出,其实人体内的胆固醇又可分为,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种。而其中对人体心血管健康有害的,正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人体内坏胆固醇比例过高,便会诱发发炎反应产生,增加心血管负担,而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提升。
王进昆教授指出,坏胆固醇因外来氧化压力,造成胆固醇氧化变性而造成身体伤害。因此,想要预防坏胆固醇作乱,积极抗氧化、避免自由基生成、杜绝体内发炎反应产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