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存在,稳定了红血球的正常功能与结构,红血球才能正常运作,先结合氧气、再运送氧气,最后释放氧气给身体各组织利用。简单来说,“铁”是红血球非常重要的成分,是稳定血红素的主要物质。成人男性每天应摄取10毫克的铁质,成人女性因生理因素会定时排出经血,因此对铁的需求更高,每日应摄取15毫克的铁质。
铁在人体内是不间断的流失与再补充,交替循环着。如果日常饮食的铁质来源不足,就会降低体内铁质的储存量,再严重一点,就无法提供足够的铁,以满足所有人体红血球的需求,这时就可能形成“缺铁性贫血”。
植物的红色多来自“花青素” 与铁质的血红素没有关联
传统观念中认为,多吃天然的红色食物,例如:樱桃、葡萄、红豆等可以补血,实际上,植物的红色来自天然植物色素“花青素”,与真正含有铁质的血红素、肌红素并没有关联。
一般中医或传统疗法提到的“补血”,其实就是补充参与“制造及维持红血球正常功能”的微量营养素,这些微量营养素主要是维他命及矿物质,例如:铁、叶酸、维他命B12、铜、维他命C、维他命B6、维他命E等。不同的贫血各自对应不同的微量营养素需求,获得医疗诊断,才能对症下药。透过均衡饮食,或素食者适当地补充营养补充品,都是理想的解决之道。
★贫血了,你可以这样做
一旦有贫血症状,必须先找出是何种贫血?因为不同的贫血,相对需要补充的营养素也不同。在台湾“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生理期的女性朋友、怀孕及哺乳妇女。
缺乏铁质者,不妨适当摄取红肉,例如:牛肉、内脏(如猪肝),是最直接可补充铁质的优良来源。同时也鼓励饮食中多吃富含维他命C的蔬菜、水果,更能增加人体对铁质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