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20/2/5 上午 11:11:24

平时的好好先生,只要开车就爆粗口、发脾气?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分析

(關鍵字: 憤怒 , 開車 , 焦躁 , 發脾氣 , 攻擊性駕駛 , 粗口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攻击性驾驶的定义是:一种危害或倾向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驾车方式,具体表现为超速驾驶、追尾、从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使用污辱性手势、辱骂他人,终极表现则为暴力行为。攻击性驾驶有三个特点: 

在驾驶过程中被急躁、烦恼或愤怒的情绪所激发。

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如节省时间,而不顾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

让其他道路使用者感到有危险而采取回避行为,或让其他道路使用者产生愤怒。

至于产生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原因,也可谓五花八门。

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美国的莱昂·詹姆斯(Leon James)博士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的自动思维是导致“马路愤怒”的头号原因。詹姆斯是攻击性驾驶的研究专家,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议题。不过,有趣的是,他自己一开始也是典型的归罪别人的驾驶。

他刚开车的那段期间,詹姆斯太太总是抱怨他开车时脾气太大,像是变了一个人。但詹姆斯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他对太太的抱怨也总是很不满。后来,他把自己开车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确在开车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非常有攻击性的人。这种心理差距让詹姆斯产生了研究攻击性驾驶的兴趣,他调查无数驾驶人,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自己是好司机,自己根本没问题,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错。而且这种思维是在第一时间产生的自动思维,就好像是开车时丢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

詹姆斯认为,这种外在归因是导致不友善行为的直接原因。既然根本不是自己的错,那么咒骂、没有耐心、暴力幻想,甚至暴力行为都是理所应当的了。

美国心理学教授德芬巴彻(Jerry Deffenbacher)博士也是研究攻击性驾驶的专家,他发现,绝大多数人一坐上驾驶座,忍受委屈的能力便立即大幅下降。尽管这些人可以忍受在家里被太太臭骂、在公司被主管呵斥,却无法忍受开车时遇到“委屈”,一旦产生不满,便会有立即报复的强烈冲动。

德芬巴彻还认为,攻击性驾驶之所以很常见,关键原因是驾驶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可阻挡他们。这种期望无疑是驾驶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让他超速、抢红灯、任意变换车道、乱超车……而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节省两分钟的时间。

那些跑固定路线的司机,这种心态更为要命。譬如,跑长途的司机,他们非常熟悉自己的行车路线,就算没有公司的硬行规定,他也会给自己设定抵达每个站的预期时间。而且他还很容易出现竞争心态,“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快一点”。这就像少不更事的少年打电玩游戏,非得要创一项个人纪录,为了只比以前的纪录多一分,他会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尽管司机确实存在一些现实压力,譬如交通拥挤、公司的硬性规定、车辆本身的问题等,但德芬巴彻博士和詹姆斯等人都认为,“马路愤怒”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人的粗鲁行为和冒险驾驶所致,而单纯的交通拥挤并不是主要因素。德芬巴彻发现,驾驶人在相互表达愤怒时的行为非常丰富,一个平时不怎么运用肢体语言的人,也会在开车时自如地用言语、肢体和车辆向其他人表达愤怒和侮辱。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