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8/29 下午 07:39:37

夏天大嗑冰品 最怕急性肠胃炎

(關鍵字: 腹瀉 , 腸胃炎 , 嘔吐 , 急性腸胃炎 , 拉肚子

天气炎热时,食物保鲜不易,最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的温床,一旦吃下肚,少不了上吐下泻,有的还会发高烧、血便,到底该如何预防急性肠胃炎?又要怎么保健?

热得像烤箱的夏天,难免会想来杯透心凉的冰品,解渴兼消暑,但你知道,自己大口大口喝下的是清凉,还是有可能让你肚子痛的病菌?

每到夏天,台湾的卫生主管机关必定会抽验冰品、冷饮的生菌数和大肠杆菌数,要求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店家限期改善,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生菌数、大肠杆菌数超标的冰品、冷饮,引起肚子痛、腹泻。

事实上,就算病菌不超标,人的肠胃道对于冰冷的食物,本来就会比较敏感,咕噜咕噜吞下肚后,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肠胃道蠕动的速度。不管是成人或孩子,只要是有消化道溃疡的困扰,都不太建议多吃冰品,以免胃酸分泌过多,加重肠胃道不适。

当天气炎热时,自然也会增加食物保鲜的困难。许多没有完全煮熟的食材,像是鸡蛋、肉类、带壳海鲜,也可能带有少量细菌,常见的有沙门氏杆菌、曲状杆菌、产气单孢菌、肠炎弧菌等,这些致病菌都会让大肠发炎,引起发高烧、呕吐、腹泻,甚至血便、吐黄绿色胆汁,严重的会导致肠壁破裂、败血症,甚至可能致命。

到底夏天该怎么吃吃喝喝,才能有效预防急性肠胃炎?本期由专精肠胃道保健的杨俊仁医生,分享拥有健康肠道的关键养生之道。

症状:高烧、血便 怕肠穿孔应急诊处置

肠胃道的致病菌,大致可分为病毒、细菌两大类。导致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毒,如:新闻媒体常报导的轮状病毒和诺罗病毒,其实在台湾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发生,主要是攻击负责营养吸收的小肠。若是小肠发炎,较容易出现水泻、呕吐的症状,急性期时易有脱水的危险性;急性期后,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营养吸收不良的情况。

而细菌,包括沙门氏杆菌等等,则会让负责水分与电解质回收的大肠发炎,较易出现大便带有血丝、黏液的情况,导致大肠无法正常蠕动,肚子会很胀,很不舒服。

若持续高烧超过摄氏三十九度以上、或是血便,一定要马上就医,甚至挂急诊处置;因为肠壁本来就很薄,怕会有肠穿孔或并发败血症、脑膜炎或脑脓疡的致命风险。

若呕吐物呈黄绿色,吐到连胆汁都出来,代表有肠阻塞的现象;若拉肚子拉到脱水,体重掉五%以上;孩子哭泣时,没有眼泪、舌头变干,舌苔明显、嘴唇和皮肤干燥,甚至龟裂、尿液少、活动力差、心跳变快,也要立即就医。急性期过后,则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贫血或是蛋白质等营养素缺乏,所造成的水肿。

目前是腺病毒流行的季节,有一种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六个月到两岁左右幼儿的肠套叠,常会出现高烧、肠胃型感冒,阵发性腹痛的症状,有可能造成肠子卡住、坏死,肚子很胀。如果造成肠阻塞,呕吐物中一样会有黄绿色胆汁,或是大便带黏液,看起来像草莓果酱的血便,这同样要赶快就医挂急诊。

防范:不要吃非熟食品 半熟蛋、活海鲜最易带菌

到底要怎么预防急性肠胃炎?为什么亲朋好友一起聚餐、喝下午茶,大家吃得一模一样,却只有少数人又吐又拉,而且通常是年幼的孩子呢?主要差异,就在于胃酸的杀菌力。

胃酸可以杀菌,但小孩子的的胃酸,除了量比较少,PH值也比较高,所以杀菌力较差。因此,许多食物里的少数细菌,例如:赤贺氏杆菌,小孩可能只吃到几只,就会致病,但大人往往要吃到上百只,才会有症状。

因此,就胃肠科医生的立场,孩子喝的饮料,包括泡奶粉用的白开水,都建议要用瓦斯炉确实煮沸三分钟的水来调制,而非直接取用来自热水壶、饮水机的热水,都可能因煮沸的温度不够,无法达到完全杀菌的标准。

同时,容易腹泻者,也应该避免吃一些没有全熟的食品,例如:荷包蛋、夹半熟蛋的三明治、带血牛排、生蚝等等。因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三大急性肠胃炎致病菌,最常来自鸡蛋、不熟的肉类、没有全熟的带壳海鲜,如:蛤蜊、蚵仔、生鲜的生蚝。若不小心罹患急性肠胃炎,建议饮食清淡,避免高糖、高油食物,带给肠胃道过大负担。

保健:口服电解质液 不建议喝市售高糖运动饮料

另外,又吐又拉,易让人体脱水,流失水分、葡萄糖、电解质(钠、钾、氯)等。此时,不建议喝坊间的运动饮料,因为这类饮品多是添加蔗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浆,与脱水时所需的葡萄糖不同,而且其中的含糖量约一○%到一五%,糖分太高,可能会让肠炎患者拉得更厉害;若加水稀释再饮用,电解质含量又不足。

建议应以含三%到五%葡萄糖的口服电解质液或电解质发泡锭,来补充脱水时缺乏的水分、葡萄糖、电解质,比较恰当。含适当葡萄糖浓度的饮品,也可帮助电解质钠、氯的吸收。

同时,也可吃益生菌的锭剂或粉剂来调整肠道的菌丛生态,但不推荐喝坊间的优酪乳来取代,因为市售的优酪乳是乳制品又含高糖,同样有可能让肠炎的患者,拉得更厉害。

【延伸阅读】3要诀照顾好肠胃

急性肠胃炎会让肠胃道的黏膜受损,未完全修复前,会变得比较敏感,更要注意日常的肠胃保健。以常见的沙门氏杆菌为例,平均需要6到7周,才能从肠道中完全消失。

(1) 若要外食,尽量吃熟食,尤其是肠胃较敏感者,蛋、肉、海鲜要煮至全熟再吃。

(2) 避免高糖、高油食物,建议饮食清淡,白吐司、苹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3) 适量补充益生菌,可调整肠道的菌丛生态,但不建议以坊间的优酪乳取代。

小档案_值班医生杨俊仁

经历:马偕纪念医院小儿胃肠科主任、台湾小儿消化医学会秘书长

现任: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部副主任、台湾儿科医学会副秘书长、台湾小儿消化医学会理事

专长:胃肠消化疾病、儿童营养谘询、小儿肝胆疾病

※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