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9/4 下午 06:19:44

新冠肺炎疫情膠著,更應重視人性關懷!面對隔離者、兒童,你我可以這樣做…

(關鍵字: 疫苗 , 兒童 , 心理 , 武漢肺炎 , 新冠肺炎 , 隔離者

文/張金堅教授

知名醫學雜誌《刺胳針》最近刊登文章,呼籲疫情期間當務之急需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照顧,本文針對新冠肺炎在疫情尚未減緩,陷入膠著渾沌期間,如何重視人性關懷並兼顧人權及防疫、如何保護隱私,分別與讀者共同探討。

新冠肺炎來襲,震撼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仍然持續增加中,造成了人們緊張、焦慮與不安。

哈佛校長勞倫斯巴可(Lawrence S. Bacow)發表一封給師生及全世界的公開信,特別強調新冠肺炎是在考驗困境中人性的善良與關懷,希望大家能夠展現最佳品格,幫助確診患者、支持受隔離者,也要關懷社會中之弱勢族群。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在疫情初期亦在臉書發文,他認為揭露或隱匿確診者皆有盲點,盼展現人性光輝與真誠,對異議或反對者要耐心溝通、協調、解釋,對確診者要給予最大關懷、支持與包容。

根據中央健保署大數據統計,今年1至6月門診量的前20大疾病,第一位是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較去年同期少383萬件,約衰退31.7%,相對焦慮及失眠則快速激增。據專家分析認為,今年疫情讓民眾深感焦慮,而焦慮可分為兩波,第一波是疫情初期,大家怕被新冠疫情感染或買不到口罩、酒精,而過度憂心,造成焦慮;第二波則是擔心疫情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導致被裁員或減薪,也造成民眾的焦慮。可見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人們的焦慮、緊張必然揮之不去。

此外,居家檢疫或隔離亦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衝擊。其他貧困等弱勢族群、確診者,年幼兒童、年長老人、第一線醫護人員心裡所承受心理影響比正常人更加嚴重。知名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精神疾病專刊最近刊登文章,呼籲疫情期間當務之急需要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照顧,以下針對新冠肺炎在疫情尚未減緩,陷入膠著渾沌期間,如何重視人性關懷、如何兼顧人權及防疫、如何保護隱私,分別與讀者共同探討。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