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5/21 下午 07:00:25

如何從飲食改善胃食道逆流?日名醫:控制鹽分、糖分及膽固醇攝取量很重要

(關鍵字: 消化 , 胃食道逆流 , 鹽分 , 十二指腸 , 膽汁

噁心想吐、胸口灼熱、打嗝連連、喉嚨有異物感……胃食道逆流只要一發病,有可能一輩子無法痊癒。停藥後6個月內,8成以上的人都會再次發作。除了食欲不振、情緒不佳,還會引發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提高肺炎、黏膜病變、食道癌的罹患率。

吃東西不會充分咀嚼、吃很多的「大胃王」、邊走邊吃,吃完東西習慣馬上躺下來等飲食習慣,都會妨礙消化。一邊工作一邊吃東西時,還有眼睛盯著電視吃東西時,你會留意到「自己正在吃東西」 嗎?當大腦不認為「自己正在吃東西」的話,很可能不會分泌出消化液。

留意飲食

從重視飲食的觀念做起

第一步,必須檢討用餐時的觀念。因為「隨便打發三餐」,也算是胃食道逆流症的遠因之一。現代這個社會,愈來愈多人「吃東西時分心做其他事」、「吃東西很急」,能夠靜下心來享用餐點的機會日益減少。

因為未經充分咀嚼便吞下肚,餐後馬上活動的關係,總是會干擾並拉長胃部消化食物的時間。再加上用餐時間不規則的影響下,可能就是導致疾病的原因。希望大家在吃東西時,要準備30 分鐘以上的時間,慢慢享用。

吃東西時不能有壓力

一般認為,精神上壓力太大的話,大腦會尋求刺激,進而出現「暴吃紓壓」、「大吃大喝」、「偏好甜食」、「攝取刺激性食物」這方面的傾向,因此引發胃食道逆流症的例子與日俱增。

紓解精神壓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請不要藉由飲食內容尋求刺激來抒發壓力。尤其辛辣食物、高溫食物會對食道造成極大刺激,也會導致食道「燙傷」,對胃部造成的負擔更不容小覻。吃太多也不好,吃東西不求「吃到飽」, 告訴自己「吃八分飽」就好。

飲食以「好消化」為原則

記得「充分咀嚼」

除了留意「現在正在吃什麼東西」之外,吃東西的同時,也要記得充分咀嚼。充分咀嚼之後,唾液才會分泌出來。唾液內含澱粉酶,這種酵素可幫助消化,所以一面咀嚼,一面將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之後,才能幫助消化。每一口食物,最好咀嚼20次以上。

充分咀嚼之後,口中的食物體積會變小。體積愈小,在胃裡頭就不必花太多時間消化。反過來說,吞下肚的食物愈大塊,便需要大量胃液,得花一些才能消化。

食物必須在口中充分咀嚼,與唾液混合後促進消化,順利通過食道,經胃部完全消化後,才會送抵腸道。隨便打發三餐的話,便無法在體內確實進行這段過程,因此不只是胃食道逆流症,還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而且,未經充分咀嚼就吃下肚,還會吞進大量空氣,因此容易打嗝。打嗝時,下食道括約肌會鬆弛,容易引發逆流。

睡前不吃東西

用餐後,下食道括約肌容易出現暫時鬆弛的現象,當胃部吃進許多食物之後,也容易引發逆流。這時候只要一躺下來,將進一步妨礙消化,除了會促使逆流現象發生之外,還會導致「胃脹」。所以吃完東西後,要避免馬上躺下來。

體內的「消化液」,通常會每天按表操課。消化液會大量分泌,腸道會動起來運用這些消化液的時間,是在中午的時候。晚上如果大吃大喝,腸胃便無法休息,所以睡前3~4小時,應該結束進食。只要能做到這點,胃酸的分泌量將會天差地別。

控制鹽分、糖分、膽固醇的攝取

「鹽分」與胃食道逆流症竟然有關

鹽分攝取過多,會導致生活習慣病,所以大家都知道「控制鹽分攝取」非常重要。但是除此之外,鹽分也和胃食道逆流症息息相關。鹽分一多,食物從胃部排出的時間就會拉長。

也就是說,食物停滯在胃裡的時間會增加,胃酸便會因此大量分泌出來。不僅如此,鹽分一多,胰液及膽汁的分泌量也會增加,還會出現十二指腸液逆流現象變多的傾向。

●鹽和砂糖都很危險!

鹽分多的話,接觸食道黏膜的液體滲透壓就會升高。滲透壓上升的話,食道會受到刺激,出現胸口灼熱等症狀。

會使滲透壓升高的糖分也是相同道理,所以要小心控制鹽分及糖分的攝取。

LDL膽固醇與食道裂孔疝氣的關係

目前已知,同時有「逆流性食道炎」和「食道裂孔疝氣」的人,「LDL膽固醇指數高」、「身材肥胖」、「有脂肪肝」的比例較高。因此罹患胃食道逆流症且合併食道裂孔疝氣的人,請留意LDL膽固醇指數不能太高。

想要降低LDL膽固醇指數,應盡量避免吃動物性脂肪,另外,膽固醇高的蛋及魚卵等食物,也不能攝取過多。身材肥胖的人,須減輕體重,並減少吃宵夜、睡前吃東西、飲酒過量的情形。

本文選自方舟文化《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日本專科醫師教你這樣做,有效降低80%復發率!》一書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